日本京都。
2017年3月,和一帮朋友,在魏教授的带领之下游学。街上能看到穿和服的女子,有的撑着纸伞,三三两两。而更让我惊讶的,京都能够看到很多古建筑,穿越千年而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唐宋时期。
京都,是日本的建筑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区域,其中包含17处古迹的“古京都遗址”于1994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二战后期,虽然日本本土大部分地区,都遭受过美军破坏程度不一的空袭,然而京都与奈良,却奇迹般地躲过了这一厄运——绝大部分文物古迹,并未受到军事破坏。
关于京都古城幸存的这段历史,魏教授说,这要感谢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
1944年夏,梁思成担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他当时拟定了一份建议书,指出日本的京都古寺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建议美军在军用地图上标示出来,作为保护对象免予轰炸。
梁思成说:“要是从个人感情出发,恨不得将整个日本炸沉,但京都的园林艺术已经影响到了全世界的园林景致设计,还有奈良的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这些都属于全人类的结晶,一旦炸毁,将无法补救。”
美国接受了这一建议,并请梁思成帮助在军用地图上标示出来。战后,日本人对此甚是感激,曾在《朝日新闻》上以大字标题把梁思成等中国学者奉为“古都的恩人”。
京都最有名的建筑,是一座寺庙。由于寺内有一座贴满了金箔的三层楼阁建筑,被称之金阁,因而整座寺院也被称为是金阁寺。因为内部没有开放,我们只能远远地拍照。
金阁寺躲过了战火,却没有躲过1950年人为的纵火,现在看到的建筑是重修的。
据当时14岁的小和尚江上回忆,在凌晨三点左右,他被一阵刺耳的声音吵醒,火光倒映在纸窗上。他慌忙逃出,眼前的大火直冲云霄。松树的叶子,正在噼里啪啦地燃烧,洒水器和灭火沙均不奏效,大家都束手无策。火星就像烟花一样,洒落在金阁寺周边的镜湖池上。
天亮之后大家才知道,是一个21岁的同门师兄放的火。点名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缺席。房间里已经成了空壳,只留下棋盘和闹钟。傍晚,人们在寺庙后面的左大文字山发现了他并缉拿归案。问他纵火的原因,只是由于他太过于嫉妒金阁的美。
师兄在出狱后不久就去世了,当时还不到26岁。“怎么想都没想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放火。只能说,在那个夜晚,那一瞬间迷了心窍吧。”江上在采访时说。他常常能收到从监狱寄来的忏悔信,上面写着“请原谅我。”
三岛由纪夫,用第一人称写出了一本小说《金阁寺》,把金阁寺的美写得那么的绝对,那么的崇高,它会把你一切的自主性,把你的人生都摧毁掉。我们很可悲地见到了,主人公到了最后,对于肉体的存在感的追求,转化成了一个对国家的极端的热爱跟盲目的推崇,这个东西也是他的金阁寺,终于把他彻底压垮了。
2021年3月,樱花已开,新冠疫情日本的病例也越来越少,一切都会好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