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执教六下古诗词诵读《浣溪沙》,这节课磨了两个星期,教学环节经过不断地修改和调整,后来经老师指导,发现不需要上那么多遍,应该做的是直接反馈常规的课堂,经老师评课后再对教学环节进行正确的调整。关于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第一,教学环节应该紧扣教学目标,且每个教学环节应当是有效的。比如在这堂课的第一个环节,我让学生一一上台介绍词人苏轼,但是这个环节并不指向教学目标,而且展示的大图画面内容过多,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十分杂乱,不容易抓住关键信息。在这一环节中,如果要学生上台介绍的话,最好是将图片内容截取有效片段进行展示。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换查找的资料,自助学习。
第二,学生活动的环节时间切割应当更加细致,计时思考或讨论环节也不应当对学生进行干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从词的上阙中能够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的时候,应当将一分钟的讨论时间切割成两部分,分为两次计时。在之后的小组讨论环节的时间切割相对来说比较细致,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计时思考或讨论时出于老师的不良惯性,总是提醒学生自认为的要点,但是这会打断孩子的思路或打断讨论,对学生活动造成干扰。如果担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浪费课堂时间,可以让学生完成后举手即可。
第三,更加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节课在投票之后是由老师出示助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引导之后再次投票,虽然效果有所提升,但并不是引导是老师来完成,并不是学生自主探索生成的。经过评课后学习到可以通过投票情况来决定下一步操作。正确率高于80%可以不做讨论,老师简单讲解即可。正确率在四至七成时最适合做小组讨论,通过学生教会学生来达到教学目的。正确率较低的时候,可以去挑选选择正确的学生,让他们来进行讲解,补充其他学生所不知道的知识点。另外,这次选择题的选择组合是由老师提供的,在之后的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自主生成答案组合,然后再对这些不同的组合进行投票。
第四,语文应当有更多动笔写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展示。这节课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开放题的观点及理由,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讨论过程也非常热烈,不足的是没有展示学生动笔写的成果,在展示成果后还可以请学生评价写得如何,让学生更关注自己动笔写的正确度和美观度,从而形成正向激励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