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毫无准备地看到琼瑶离世的消息。
第一批消息出来的时候,措辞用的是“轻生”死亡,我觉得有些不妥。
她为自己准备的信息做得很完备,有文字,有视频,一切都说得清清楚楚。
当旁边的小伙伴在为她的“轻生”而惊讶的时候,我冷静地说:她在好多年前(2017年,7年前)就表达过,绝对不插管不抢救。她早就准备好了。
这种冷静,一如当年,当她的小说刚进入大陆的时候,有个男同学第一次向我推荐琼瑶,说:她的小说,一下子就让人读进去了。
——是的,第一次向我推荐琼瑶的是男生,男神级别的那种,拥有琼瑶小说男主的外型和才华。
而,我在读了几本之后,表示并不那么喜欢。那时候,我更喜欢三毛、席慕容和其他台湾诗人。
所以,当别人发现我手上拿一本琼瑶的时候,会揶揄:咦,你也读琼瑶吗?
我就很做作地说:嗯,批判性阅读。
现在我认为,这种做作,是一种后知后觉。
虽然琼瑶小说我读得并不算多,但是不妨碍我自己成为恋爱脑,更没有豁免我在情感中的屡屡受伤。
所以,我倒不认为是琼瑶多么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爱情观,她只是准确地抓住了那个单纯的、刚刚开放的七八十年代,女生的情感状态。
我觉得第一批消息措辞不妥的原因是,“死亡”二字显得太冰冷,比客观更冷,显得很不人道,而“轻生”二字,更是完全没有体会她对于生命终结的主动态度,对每个环节的精心准备。这哪里是“轻生”呢?这分明是看重生命啊。
作为一个国民级纯爱系作家,她的人生谢幕方式相当唯美,甚至,我在揣想,细节上的精确度,都经过了缜密的思考和研究。
看到消息后,我花3个半小时读完了琼瑶的成名作《窗外》。
这本自传体小说出版于1963年,当时她才25岁,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并准备结束自己的第一段婚姻,似乎把女人的经历都经历了一遍。小说主人公江雁容的形象奠定了她之后所有女主的恋爱脑体质,但是在其后的近百部作品中,琼瑶与时俱进地加入了更加叛逆、更加自由、更加独立、更有尊严的女性特质。
她的作品形象虽然有所重复,但是都活色生香。
《窗外》的确是自传性质,采用的却是上帝视角,即每个人的状态都能够呈现,现在读来,每个人物的心理都写得到位,充满辩证,她对女一号也能够自嘲和自黑,总之,未来琼瑶宇宙中的结构和方向都已经显露端倪,而且江母处理女儿恋情时候的强大逻辑和强势态度,让我看到了琼瑶本人来自基因的强大。
我一直不认为她是柔弱的。她的电视剧最火的时候,“琼瑶阿姨”几个字意味着品质上的严控。她对自己的文字极度珍视,在片场,演员的台词必须一字不差,连一个“啊”都不能加。她对自己的角色极度看重,选角的时候,要求女主要哭得好看,要像她在书中描写的那样,说话的时候得一直含着泪,到差不多说完了,眼泪才能一粒一粒,晶莹剔透地掉下来,还不能挂在脸上。
我一直不认为她是柔弱的。2014年4月,琼瑶举报并起诉于正《宫锁连城》多处剧情抄袭《梅花烙》,列举了证据,恳请广电总局领导即时停止播出于正新剧《宫3》,并呼吁观众不要看于正剧,同时对播出单位——湖南卫视一同追究责任。这期间,她不断发出呼吁和声明。
8个月后,琼瑶胜诉。只是她自己花了大半年改编的《梅花烙》全部作废,因为大家都看过故事了,而且被改得很烂。
抄袭的官司很难打,一般作者怕麻烦,往往选择忍气吞声,但琼瑶穷追不舍。不是因为她是大作家琼瑶,而是因为她是大女主琼瑶,尽管这时她已经76岁。
我一直不认为她是柔弱的。从2017年对于后事的声明,到2024年“翩然”践行,她的清醒和强悍,我这次在《窗外》中都看到了源头。
有人说,琼瑶殖民和垄断了很多人的情感模式。
但后来,为什么这种殖民和垄断都收回了呢?是现在的姑娘们主权意识都这么强了吗?还是时代进步了?
非也。
是现在的世道,容不下她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能嫉恶如仇,活得轰轰烈烈”了。
没有一个人会因为看了小说才愿意去考公进体制。
正如没有一个人会因为看了电视剧而向往一个逼仄的工位。
但这就是现在年轻人最普遍的梦想啊。这种志向,也就只能通向宫斗,通向算计,通向自己的鸡毛蒜皮,期待他人的伸张正义。
所以我愿意记住琼瑶阿姨最后的叮嘱:要勇敢,要活出强大的“自我”。
生命何曾可“轻”?每一片雪花都携带着雪崩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