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以前还在小城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地道的南方姑娘,江南小镇的故乡,淮扬语系的方言,吴地传统的风俗,无一不在提醒着我,姑娘,你是南方丫头,长江边长大的南方丫头。
在大城里待了三年后的我却很迷茫,我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每次一口标准又流利的普通话总能让身边的同学惊叹不已:“你是北方人吗?”
我得回答:“我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我的故乡在江苏。”
“江苏离苏州很近吗?”
我得一遍遍地解释省和市的关系:“苏州属于江苏的一部分,我不是苏州人,但离苏州不远。”
“那就算北方了,比福建和广东的同学都要北。”
我也不知道了,我该怎么解释那个长江中间的沙洲为什么明明隶属江北城市,却被划为江南区域?我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
对这群从未在大城见过雪的孩子们来说我是一个北方人,是陌生的世界里的北方人,因为受不了问题食品和糟糕的环境而逃到南方大城的北方人,是一个语言文字和他们几乎不同却又同属炎黄子孙的北方人。
刚来到大城的时候我并不是很喜欢这里,从环境到语言,从文字到习惯,处处感到掣肘,战战兢兢。我曾在开始的时候写下这样一段话:它自有它的繁华,我虽是这里的人,我虽住在这里,可它似乎并不属于我,我始终都属于那个小城,隐于视线之后的小城。
三年的繁华早就将我带来的乡土之气磨没了不少,也不知何时开始对假期不那么期待,对回小城不那么满心欢喜。大城里菜比肉贵的窘况,弹丸之地寸土寸金的现实,空气污浊潮湿的恶劣我都慢慢地在习惯,在接受,从抱怨到留恋,终于有了一点第二故乡的感觉。
始终人心是肉长的,大城里,不用整天担心食物农药超标。不用害怕一个小感冒医生就给你开了过多过贵的抗生素。走在街上,随便抓一个人问路,无论自己用方言,普通话还是英文问路,他或她都会竭尽全力绞尽脑汁告诉你哪条路最短,坐什么车最便宜,而不是摇摇头装不知道。无论你做了什么惊世骇俗的事,穿了什么奇形怪状的衣服,总会有人带着欣赏的眼光,尊重你的自由和勇气,而不是明里暗里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就是这样,我开始走进了大城。
大城小城,要问我哪个更好,我说不出,打个比方,在大城,我像站在一叶扁舟之上,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小城,我像躺在豪华游轮的头等舱,两边是岸,脚下是窄窄的河道。前者需靠自己决定路线,有着无上的自由,却容易迷茫,后者水手掌舵,有着绝对的方向,却终究没有了决定的勇气和权力。两座城,就这样都成了我的家。
在大城,走出学校前,我以为政治和生活是分不开的,议员的唱念做打样样俱全是日日都上演的闹剧,也是对生活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关注时局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走出学校后我才发现,普通的小市民能真正关心政治的才是勇者。我打工的面包店对面就有巨型电视,从早到晚播放着即时新闻,可我从不会真的看进去,不会真的去了解它,只把它当无聊时打发时间的零食,过嘴即下肚,嚼都不会嚼,连消化的步骤都省了,直接变成无用的排泄物,只是因为我实在没有精力去关心看上去离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存折隔着十万八千里远的议员斗嘴,高强度高节奏无止境低薪金的工作已经让我应付不暇,哪里还有闲情留意党党之争,政府无能,对于我这样一个人堆里一抓一大把,一脚就能踩死的小市民,只要吃好喝好睡好,卡里能有准时出现的工资,什么都好说,不对, 再过几年房子应该还会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在小城,无论在学校还是不在学校,政治似乎是离我很远的事情,虽然街边会卖报纸,电视里会放新闻,但这个会那个会决定的思想,确立的目标只是公务员工作的一部分,波及的不是所有人,饭桌上大家对这些政治的讨论仅限吹水,吹水过后,话题会随酒香飘散挥发,不留痕迹,该干嘛干嘛。
大城,用彩笔把阴暗修饰得漂漂亮亮,有时还会把笔塞到普通小市民的手里,让他们自己添添改改,能看出端倪的就自己折腾,看不出的就被人牵着鼻子欣赏。小城,用一块雪白的遮羞布挡住阴暗,挡住众所周知的秘密,看得出也好看不出也好,安分过日子就好。
一直以来我都很矛盾,每次对大城小城有了一点好感,有了一点眷恋,都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哭笑不得,心里有怨气却不知该如何出。渐渐累积的好感和抵触留下的唯一产物就是漂浮不定的觉悟,慢慢不再有落叶归根的想法,不在寻找自己的归属,因为世界之大,四海为家,我不属于哪里,真正的净土,只是个梦,在心底深处,在远方,我只能一点点去寻找矛盾的天平浅浅偏向纯净一边的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