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昵称】
清卿
【你最深刻的感悟与收获】
今天的课程主要讲的是故事类思维导图如何制作,根据课程内容,对《1984》和《活着》两本小说的思维导图进行的学习感悟如下:
《1984》的思维导图整体来说不太好。虽然一级标题是书名无可挑剔,但是二三级子标题漏洞百出。
二级子标题的写作角度不统一,三个二级子标题三个角度,分别是世界、主人公、写作,让人读起来不顺,捉摸不透其中的逻辑关系。
三级子标题的表达特别简单,还引用了书中一些特有的名词,让人读起来不知所云。在表述上也不像是在回答二级子标题的问题,有的用疑问句有的用短语,没有达到“紧紧围绕二级子标题论证”的效果。
《活着》的思维导图整体上比较好,文字对仗工整,逻辑清晰,表达简明。
一级标题是书名,没有问题。
二级子标题的写作角度都是书中的主人公,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从青年、中年、晚年三个阶段来写主人公的故事,逻辑清晰,读者一看就明白。
三级子标题紧紧围绕二级子标题展开,分别描述每个阶段发生的重要事情,表述清晰,简明扼要。一看思维导图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主人公的形象也鲜明起来了。
【行动实践】
在阅读故事类书籍时,制作思维导图按照以下几个注意点进行:
以时间顺序构建思维导图的脉络
突出人物个性特点
文字表达增加趣味性,避免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