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楚辞·九章·抽思(五)


昨天我们聊到,屈原渴望进谏,并试图寻找机会向君王表白心迹,却因君王反复无常而畏惧触怒,这让他进退维谷,陷于两难的境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政治理想与现实困境间的撕裂。

诗人怀抱赤诚,却遭到君王的刻意疏离。君王并非不明真相,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拒绝倾听,这种主动的背弃比误解令人心寒。

诗人对现时遗忘感到痛心疾首,既是对君王的失望,更是对理想未泯的执着。

最终,诗人采取了自我剖白的方式,当他转向内心独白时,那种孤独感尤为强烈,就如同自己面对镜子说话,既是对君王的劝谏,更是对自己的精神告解。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愿你以三王五霸做楷模啊,我把彭咸作为自己的榜样。

“三五”指三皇五帝,“彭咸”是殷商贤臣,传说因谏君不听而投水殉志。

诗中提及彭咸,暗示诗人早已做好为理想牺牲的准备,这是殉道者的决绝。

这是屈原对自身高洁人格的追求,他以古代圣贤为榜样,表明自己追求的理想人格——正直、忠贞、不妥协。

这既有对先贤的敬仰,也有以他们为镜的自我鞭策,隐含对现实政治腐败的批判。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什么目标不能达到啊,美名远播,万古流芳。

只要方向坚定,再远的目标也能到达;真正的名声难以磨灭。

这是孤独与殉道者的悲壮。诗人表面是自信,实则暗含孤独——他的坚持无人理解,只能以“远闻”自我安慰。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虛作。
善良的品德全靠自己修养啊,美好的名声不能浪得空想。

美德源于内在修养,声名不能靠虚假手段获取。

这是屈原对当时楚国官场投机取巧风气的直接否定,是对道德纯粹性的坚持。此句带有强烈的道德洁癖,以及对世俗虚伪的愤懑。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不付出哪能得到回报啊,不结果实怎会收获满仓?

此二句诗人采用反问句强调: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就如同耕种与收获的关系。这是对投机者的讽刺,以及对自己虽坚守却遭贬黜的不平。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小歌:我向君王倾诉出我的委屈啊,从早说到晚却得不到公平的裁定。

你一味地向我炫耀你的美貌啊,你骄傲得连我的陈辞听也不听。

所谓“少歌”,即短歌,是《抽思》中穿插的小型乐章,类似合唱中的过渡段落。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乃类同于“小歌”,是诗章前部分内容的小结。

抽思:抽绎思绪,指将郁结的心志条理化地表达。

无正:无人评判对错,暗指君王昏聩、不察忠言。“日夜无正”凸显孤独与绝望

憍(jiāo):同“骄”,傲慢。“憍吾美好”讽刺君王沉溺虚妄、不纳忠良。

敖朕辞:敖,同“傲”,朕,屈原自称。指君王轻视诗人的谏言。

“憍吾以其美好”“敖朕辞不听”暗喻对权贵傲慢态度的不满,以及自身高洁不屈的坚持。

此段是屈原被流放后,回忆劝谏君王却遭冷遇的愤懑。表现了对理想(或君主)的深切思念与无人理解的苦闷,映射屈原政治失意后的彷徨。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