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书会共读《非暴力沟通》第一章:非暴力沟通的过程。我给大家分享了一段《宪问第十四》中的一章: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所有人有时间了可以翻译一下这段话,意译,直译都可以。
书友123:打个比方:我问殊夏:梦忆咋样?听说她不爱说话,不爱笑,不爱收别人东西。
殊夏:说的有点过了,梦忆不是不爱说话,不爱笑,不爱收别人东西。梦忆只是在恰当的时候说话,说完别人不讨厌她,在合适的时候笑,笑了别人不讨厌她,在喜悦的时候欣然接受别人的给予,收了别人东西,别人还特别喜悦。我:哦,梦忆是这样的人呀,我好喜欢!
梦忆:这个比方打得我好开心!这个恰当,合适,由衷的接受怎么可以做到呢?结合我们的非暴力沟通,可以探讨探讨。
书友123:恰当,合适这个需要有感受,由衷的接受需要一个状态,一个我值得,我配得的状态。
书友云是云的歌:我试试翻译一下。孔子和公明贾探讨公叔文子,说:你相信吗?他不善于言谈、不拘于笑,不索取?公明贾回应说,你说的有点过了。他先观察然后才说,人们都喜欢他说的话,他感到乐了然后笑,人们不讨厌他的笑,他心中有义,感觉事情合乎礼仪合乎道义,然后才去索取,人们都不讨厌他的索取。孔子说,你说的对,难道不是这样吗?
梦忆回复雨是云的歌:翻译提到了观察和感受!
书友常姐:这章内容就很好地体现了公叔文子的非暴力沟通,“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现察别人的状态,觉察自己知道是合适的时间才说话,说的话就表达出来是理解别人的,人才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此刻知道别人是心情好的,自己内心也是欢喜的才欢笑,而不是皮笑肉不笑,人才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别人欣然的给予,自己又合乎义欣然接乎,这就是由衷的给予的体现,所以人不厌其取。
梦忆:常姐的这段话,阐述了老马的非暴力沟通,我们的文化古已有之,就是给我们这些不孝子孙给弄丢了。
书友123:现在我们这些孝子贤孙在一点一点的把丢掉的东西捡回来。
书友常姐:我们的古人三句话把老马的非暴力沟通表达的淋漓尽致,只是我们把古人的智慧弄掉了,现在要慢慢地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