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相融与相逆相成
我们小时候曾经做过的坏事:小时候学校发的洗澡票是用油墨印成的。当时洗澡对我们农村的孩子是一件很稀有的事。只是那个时候,学校一周才发一次洗澡票,非常难得,想买都买不到,于是我们就想法自己去复制:没有复印机,我们就把白纸上涂着一层蜡烛油,贴着那一个澡票使劲的磨擦,于是我们的这一张白纸上就印出来一个反着的澡票,再拿一张涂过蜡油的白纸来复印一次,一张略有一些浅色,但是完全是一模一样的澡票就成功地在作坊里做出来了。这一个动作是大家互相抄袭,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谁也不知道。
到了高中的时候,才明白这一个原理就是相似相融,这个原理说的简单通俗一点,就是一些可以溶解于油类溶剂(非极性)的物质,一般不易溶于水。而很多可以溶解于水(极性)的物质,却难以在油类的溶剂中溶解。两种物质有相似的性质,则可以相互溶解。纸是涂过蜡油就可以溶解澡票上面的油墨了。而如果用水,则怎样也洗不下来。
其实人也是如此,你喜欢与谁在一起,可以相互的交流,只是因为你们之间有相似的属性,或者是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臭味相投。如果这一个人身体上与你没有相似的性质,你们俩在一起就很尴尬,说不到一个点子上,气氛很是紧张。这也是相似而相融。这里黄色的孙悟空类行动型人,就喜欢另一些行动者,他们都是喜欢看到事物行动后的结果,不喜欢思考与情感,觉得这些人太磨磨叽叽,等待他们想完胡子都白了。而蓝色理性的想总是喜欢与一些理性的人在一起,大家一起想啊想。想出好多主意与战略规划,却没有一个人去行动,也讨厌盲目行动的人与见风使舵的情感者。而情感者虽然什么都能够连结四处布情,却内心难以去相信任何一个人。包括行动者与思考者。他觉得这两类人没有情感,与他们在一起内心很难受。
其实唐僧取经团队之中,一个人都不能够少,每一个人都是必要的,少了黄色的孙悟空,就完全没有执行力,少了猪八戒,就少了红色的情感力,整个团队缺少氛围与粘性,剩下唐与孙,两人一句话说不上来,就会一拍两散,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少了绿色的唐僧,整个团队没有未来方向,只会剩下孙悟空指导,天天忙着做事打妖怪,打了一生自己还是一群妖怪,没有一个人去西天。少了蓝色性格的沙僧,没有后勤与策略上的规划。如果企业是一个大树或者是金字塔,唐僧让大家有使命与愿景,沙僧让大家有战略与规划。孙悟空让大家的目标与结果,而猪八戒让大家激情保持在合适的关健结果内。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从毕竟是人不是佛祖,搞不清什么是自己需要与必要的,只是从感觉出发找自己想要的。所以扁鹊见蔡桓公,说他需要治病;桓公感觉自己没有问题啊,回应的是医之好治不病者以为功。我没有问题是你脑袋有问题吧。只是到最后有痛的感觉了,想要人治已经是病入膏肓。扁鹊也没有办法,大家一拍两散。其实这是是怪扁鹊而不是桓公。如果扁鹊先问一下他的感觉,等待一段的时间,他自己有感觉以后再去说病的事。一切都好办的多,他前面下手太快,让双方都不信任,后面一点合作的基础都没有了。在做事的前端,从感性、行动与理性其实都可以单独入手做成事而后做事业时后两者才需要。没有挫折之前有事无业,对其他人是完全没有感觉的。周代夏,是理性成事。秦代周,是行动成事。唐代隋,是情感成事。宋代唐也是情感为主的。先有一点而后其他再来。在这一点巩固前其他的是不能够做的多的。
需要与想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部分,想要是情感上的融合,而需要是理性的融合,必要是事实上与市场上融合。从行动上,孙悟空是不想要唐僧猪他们的,或者是认为,自己才是主要,而他们只是做细节末端的。做事都不行,只能够碍事。而唐僧对孙悟空也有相当大的意见,一不小心就动手,天天一点远大的理想也没有。猪对其他人只会做事没有情感也很不舒服,情感才是主要的,没有情感忙什么?但是想要把取经的远大任务完全,这几个人虽然不是互相需要,甚至是性格还是相逆反,相互伤害与呛人的,各自己都不想要对方。但是大家在一起却是需要甚至是必要。人想做事,不能够围绕着自己的情感来,而是找与自己互补的,甚至是让自己难受的人。这样会相逆相成。
做任何事,都还是得根据市场需要,实战需要,得从必要性出来,黄色行动者、红色情感者,蓝色思考及绿色空性者都要有。至少都得阴阳两手,用黑脸与白脸两个身份去说话最好。用道德经的一句话:就是知其白守其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却一定要得在相反的方向,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什么让自己难受上去找。这样才是做事业的根本之所有。凡事都是真刀真枪,一定要用市场去评判,用营销的数据来说话,而不是依赖于自己的感情来分析与判断。世界上孤阳不长,孤阴不存,老是找自己喜欢的,自己和谐的人来一起工作,一定会把自己的工作与事业都送进太平间里。而如果能够明白自己的需要,明白那一些与自己相逆的人的能力与价值之所有。那成功一定是必然与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