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高一,刚结束中考的焦虑,又要操心新高考选科的问题。虽然和之前的大文大理有区别,但是学科组合的选择还是要面对,到底是选择偏文科还是选择偏理科呢?
许多时候,选择偏理科的原因无非就是理科专业多,好升学,或者理科专业好,行业好。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网上看到的一些数据来分析,实际情况就是多数省份历年文理科考生比例约为1:2,文理科一本招生人数约为1:4,相对来说,理科专业比文科专业多得多,招生人数更多、比例更大,于是支持"选择理科更容易升学"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包括我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20号下午听了一场关于新高考选科报考政策解读的讲座,我觉得这样简单地看问题是片面的。
以下重点摘录教育专家的两点分析,并自己的一点反思。
1、文理考生分布呈现文弱理优的特征
各类学校报考文科的人数分布是不同的。许多省重点高中,文科与理科的选择人数比例平均为1:3,其中真正按兴趣选择文科的高分学生较少,低分学生选择文科的比例更多。许多一般性普通高中,选择文科、理科的人数大于1:1。
这也就意味着,多数选择文科的学生其语数外也较弱,学习能力总的来说较差,在学文学理都不擅长的情况下,学理科更困难。只是他们觉得文科的数学更简单、且认为政治历史地理死记硬背就OK(真实情况并非这样),可以逃避需要动脑筋思考推理的物理、化学。
所以,虽然文科考生人数相对于较少的招生人数而言稍多,但主要是多出了大量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学理科,基本也是垫底的,但是学理科却更容易升学(因为理科招生人数多),且能学到一门技术。
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了学理科,这就导致了一些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选择文科却可以成为文科中的尖子生。许多地市级省重点学校的高一9科总分前100名学生中,去学文科的一般不足20人,但是这些同学几乎都能考上清华北大人大复旦浙大南大等顶尖名校,而理科中能上到这些学校的却不足30人。
【结论】文理考生分布呈现文弱理优的特征,文科升学率相对更低主要是因为庞大的低分学生选择文科造成的,同等优生学文科,考取的学校层次更好。学习能力很差的学生,学理科升学机会更大。
2、兴趣和特长是职业成功的最佳利器
很多学生一直到毕业填志愿,都不知道自己喜欢或者适合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而只是听从家长建议选择了热门专业、或者根据分数尽量报考了更好的院校却被随意调剂到“不明就里”的专业,读着读着就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该专业、或者不擅长相应的课程或工作环境。
这样的学生有少数最终退学重新高考,另有一部分在大学转了专业,还有较多的同学考研时换了专业方向,而且最终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参加工作后逐渐转行。所学非所用的人,与那些所学即所用的同行业人士相比,其工作难度当然更大!尽管能够做到就业时人职匹配,专业对口很难,但也不是绝对没有。这也就要求尽早做出规划,而这样的规划一定是基于对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甚至SWOT分析等一系列测评结果作为参考的跟踪调研。
事实证明,一个人若从事的职业刚好是自己感兴趣的、也是自己擅长的,那么,他就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充满热情,也更容易做出业绩,同事推崇、客户满意、领导赏识、个人自信满满……,反之,若对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工作热情不高或不擅长,他就会将工作当做负担,业绩平淡、经常抱怨、遭到客户投诉、领导批评、回家发脾气…...
【结论】兴趣和特长是职业成功的最佳利器,若升学没有太大问题、选择文理科对学校层次没有太大影响,尽量选择感兴趣和擅长的科类和专业。
总结一下,新高考选科报考专业需要尽早做出规划。最好以兴趣和特长为出发点,以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为参考,向专业教育规划师咨询,或者完成相应测评和SWOT分析,及时调整,一旦确立目标,坚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