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好为人师的人,喜欢教育别人,指导别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已经包含了我比你强的自以为是,从而获得自己的虚荣与满足。
有一天,苏轼到王安石家做客,看到他书桌上放着一首《咏菊》诗,只有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苏轼想:黄花一定是指菊花,西风一定是指秋风,而菊花是秋天里开花,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他灵机一动便草率地举笔依韵续了两句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掷笔而去。
当时,王安石是在朝的宰相,看了苏轼的续诗以后,摇头一笑,没有对他提起此事。后来,王安石找了个机会,让苏轼亲身体验一下生活。苏轼在黄州住了一年多,他发觉这里所说的黄花并不是菊花,而是另一种花,西风也不一定都在秋天里刮起。这个地方真像王安石诗中说的那样:“吹落黄花遍地金”。于是,想起当初给王安石的诗留下的两句错误的续诗的事,感到惭愧,心中更加敬重王安石。
毛奇龄是清初的著名学者,他老是从做学问的角度来对待写诗。他并不会做诗,却爱对别人的诗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一天,他又在大庭广众之中指责苏轼的诗。有个人实在听不下去了起来反问他:那么像苏东坡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难道也不好吗?
本来,这两句诗既描写了江边那翠竹红桃,碧水清波,还有那经冬的鸭子浮泛在溶溶春水中的自然美景,又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真是情景交融,意境很美的诗。
可谁料毛奇龄把脸一沉,厉声喝道:“江河之中难道只有鸭子么?除了鸭子还有鹅嘛!鹅何尝不知道春江水暖?怎么只说鸭子?!这样的诗句太不准确了。”
听了他的一番高论,大家都感到啼笑皆非。虽说毛奇龄在做学问上严谨有据,但对作诗实在外行,却又不懂装懂,好为人师,还不听劝阻,实在可悲可叹!这是颇令人深思的。
好为人师”的人,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往往在于,不懂装懂,反复地说教,或者是习惯于将自己的看法观点强加于人。“好为人师”的人,意在求荣,实际上结果往往是取辱;意在显示聪明,实际上却是愚蠢,所以孟子才说它是“人之患”。此中智慧,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