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大家了解这本书,特别是十岁以下孩子的父母
1
关于这本书
《从故事里学儿童技能教育养法》
作者:本·富尔曼
注册心理治疗师的培训师
芬兰家喻户昨的焦点解决大师
赫尔辛基简快治疗研究所合伙创办人
芬兰国家电视吧心理节目知名主持人
翻译:李红燕
芬兰富尔曼儿童技能教育法中国推广第一人
北京交通大学讲师
诺基亚高级技术专家
作者的话:
我的信念是:孩子们生来就具足资源,他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困难,能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的职责不是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是欣赏他们的天赋,为他们的创造力注入活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力做到不干扰孩子的成长之路了。
本书的阅读方法
全本是由一个一个的故事组合而成,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儿童技能的实操案例,同时又针对不同的年龄段(主要针对三岁到十二岁的孩子),所以这本书看起来非常轻松,无需从头到尾全部看完,只需看完其中的理论基础、方法介绍后,就可以找适合自己孩子年龄的案例,来参考学习。
如果对其它年龄段的案例感兴趣,则可以随意阅读,完全没有读书学习的负担和压力。
这本书里,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作者的封底语:
我们的职责不是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欣赏他们的天赋,为他们的创造力注入活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力做到不干扰孩子的成长之路了。
用这句话来反省自己: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我们干扰了多少?
这本书能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恐惧、行为混乱、无法专注、坏习惯、乱发脾气以及跟吃饭、睡觉、上厕所有关的各种问题。
而这些方法的运用,最核心的好处,是避免了指责:
把孩子的问题看成是缺乏技巧,把家长当成是愿意并有能力帮助孩子学习技能的支持者,从而增强了跟家长的合作;
我的读书笔记
P19 把问题变为更需要学习的技能
孩子有时可能有很多问题;
要学习的技能不是’不能做什么’,而是’要去做什么’,所学习的技能是可做的,是孩子可以展示或练习的
知道孩子有什么问题,并不等于知道孩子需要学习什么技能
笔记: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不要强调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而要强调我们希望发生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不希望孩子打人。
那么我们不能反复调:你不要打人,那么孩子记住的可能就是打人。
如果将负向强调换成正向引导,如:你试着和他做朋友。那么孩子记住的是做朋友。
孩子的潜意识便会记住你所强调的事情。
斯纳金的强化理论也特别指出: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慎用负强化。
P33 提醒
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的时候,我们会使用“一时忘了”这样的表达来取代’倒退’或’故态复萌’之类的描述。
一般来说,在我们开始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做不好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没必要把它看成是倒退。
笔记:
如果你认为孩子的故态复萌是技能倒退,可能你会非常恼火,或对孩子是否能持续进步表示失望;
如果我们认为这只是孩子忘记了,我们便不会生气、不会批评、不会指责,而是温和的提醒,自然避免了亲子冲突,同时孩子也会保持持续进步。
运用案例
曾经有个读者,告诉我他家四岁的孩子不愿意去卫生上厕所、也不愿意坐马桶、对大人的提醒也很排斥,因而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外婆,经常为此指责孩子,认为这么大了还不会上厕所,是件很丢脸、很没用的事情。
因而小朋友对上厕所这件事,就更抵触了。
后与这位读者做了简单沟通,确立一个观点: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有这样的行为和情绪,那么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孩子不愿意上厕所和坐马桶这件事里,他真正排斥的是什么;
然后帮助他排除这个因素,并用游戏的方式,帮助他学会自己上厕所、或者主动告知便感信息的技能。
读者很聪明,简单的交流,便付诸行动,并给孩子找了个娃娃做共同学习者,一段时间后,孩子便有了很大的进步。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基于方法的理论相同,但具体操作手法应该有所不同,我们主要学会方法的核心理论,然后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去设计适应孩子的学习游戏。
建议大家了解这本书,特别是十岁以下孩子的父母
这本书与上周推荐的最大不同在于,上本是从心理角度出发,教会我们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而这一本则是完全从实际运用出发,教会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解决一些问题。
这本书的案例中,是以作者所在地芬兰的孩子为研究对象,由于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的不同,我自己感觉在10岁以上的孩子的游戏设计,略显幼稚,我们的孩子或者不会那么配合。
同时,本书主要强调问题行为的外显因素,有些忽略问题行为的心理因素,所以若孩子的问题,明显有心理与环境因素诱因时,只注重行为技能的训练,似乎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比如说书中有个案例:女孩子的父亲更关注继母,而忽略她的感受,这让她感觉到父爱被夺走或被分享,因而产生问题行为。
若以书中介绍的方法,只是孩子自己改变了行为,更理解父亲的话,她不充足的父爱这个问题,仍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所以由于心理因素导至的行为问题,可能需要我们更多维的去看待和解决。
也所以,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更适合10岁以内、或更小孩子的问题行为解决。
但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实操性、实用性都非常强的书,其中很多观点也非常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