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卫星+倾听是一种美好的教育姿态
江西省宜春市翰林学校李飞鹏
读过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从而知道了共同体,了解到了教学过程中倾听与交流的重要性。
这里不谈共同体,单就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谈谈个人的一点经历。
我在日常生活中就不是一个善于交流的人,这意味着,在与人交流的时侯不善于寻找共同话题,也意味着不太善于去回应别人提出来的问题。这个缺点在教学上体现在不能流利地组织语言,或者不能很好地接住学生扔过来的球(佐藤学语)。
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我也尝试着去改变,比如备课的时候想好如何提出问题,想好学生可能会有怎样的回答,想好如何响应学生的回答或沉默。这样一来,自然比毫无准备更好一些。但是,课堂教学有预设,也有生成,而生成往往是课堂中最有教育意义的环节,而我由于预设过多,导致课堂生成不足,活力不足,很少有出彩的地方。
当然,现在我比以前刚登讲台时,还是有较为明显的进步。
首先,我现在不会急着让学生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认真思考后给出自己的答案,这中间可能有一段很安静的时间,以前我很担心这种安静,现在,我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安静,甚至。有的课,就让学生读读书,一句话也不讲。
其次,我会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会提一些远远超出他们能力的问题,有些甚至自己也答不上来,现在这种问题我基本不提了。如果是在要提,我也会先自己去思考一下怎么回答,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个通向目标的支架,降低问题的难度。当然,我也不会提一些十分简单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全班学生都能轻易地回答出来,这个问题基本是无效的。我现在尽量少提问题,让学生多提问题。
第三,我会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哪怕学生答得与自己想要的答案风马牛不相及,我也不会轻易否定,而是通过追问从学生答案中梳理其的思维路径,然后再让更多的学生思考问题该如何回答。如果学生是在无话可说,我一般也不会着急,多给点思考的时间。总之,我在学习如何接住学生扔过来的球,虽然可能还不是很娴熟,但能慢慢地找到接球的感觉,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这种快乐。
第四,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课堂上,我有时会故意引起一点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学会分析问题,学会理性表达与交流,从而促使思维能力的提升。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倾听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种姿态,只有这样,才能让师生互动朝良性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走进语文天地,更好地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