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天下事,三规定天下。
规律——现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孩子一生的成长——敬畏规律,对孩子永远有希望。
规则——夫妻关系是家庭第一关系(家庭根基)——按照院长讲的系统化、流程化、实操化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规划——问题解决与个人成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操向外,导师向内,缺一不可。
早上儿子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9点开始的,我看看11点多了,还没回来。
刚想打电话问问,就听到西门有动静,接着听到儿子进来了——边走边嘟囔,听着非常气愤……
扭头一看,手里拿着两个黄色的,长方形的小小塑料筐,还有一沓看着有图案的纸片,我赶紧问“回来了?你同学没有一起来啊”?
“没有,我说送他里,车子没电了,他就打电话让他妈来接他了”。
“电影好看吗?”——我接着问到
“好看个屁,坑人的,说什么十个人看十个人哭,我都没哭”
“那你给我讲讲电影啥意思呀?”
“没意思,白花钱了,坑人的”
听着这带情绪的话,我转变话题:“这小塑料筐是你买的?”
“不是”
“嗯——不是买的?那是哪里来的?你们买吃的留下的?”
“都不是,别说了,我拿人家的”
“拿人家???为什么?在哪里拿的?”
“游戏厅”
“游戏厅?你们去游戏厅了?那怎么把人家的塑料筐拿回来了?”
“我换了14块钱游戏币和同学一起抓娃娃,每次都是抓到了,机器就不会动了,这不是坑人的吗?”
“后来呢?”——【一定要让孩子的语言总量大于大人的语言总量】
“后来,我们又去玩别的,我中奖了,兑换奖品要扫码关注,我的手机是青少年模式,扫不了,人家不给兑换,我就把俺同学俺两这塑料筐拿回来了”
“哦,是这样啊,也真是气人,好不容易抓到了,机器不会动,这玩别的中奖了,又不能兑换奖品,是够堵心的”(先共情,接着孩子的话)
开始忍不住,想哭……还嘟嘟囔囔,骂骂咧咧的。
我先听课,不再问他话,让他在自己的情绪里待一会儿……
几分钟后,情绪稍微好点了。
我问他:“这小塑料筐拿回来,你感觉对吗?”
“啊对对对,凭什么他们能坑人,我不能拿他们的东西?”
“你还记得我给你说过的,来咱店里买麻将机那个客户,趁我上楼拿东西,他把电源线拿走的事吗?是不是我当时我可生气,这种行为其实可以算是小偷的做法,现在到处都是监控”
“知道啊,咋了?我就是想拿回来,就是不给他们送回去,能咋的吧?”
听到这样的话,我有点着急了。
赶紧求助我的课程顾问李自强老师,李老师说:“必须还回去,这是原则和底线,你必须卡死,你这会儿要是心疼柔软下来,以后管不了谁都没法,不用说服他,这是原则和法律问题。实在不行,就联系店长做个局。”
“好的,我明白了,我现在就收拾锁门带他去”……
等我锁好东门,过来看着他说:“现在我和你一起去,把这两个小塑料筐送回去”
“不用你去,我自己去,你去了又话多,说这说那的,我的事我自己处理”
大概是被我说的客户拿电源线的问题触动了,这次没有再说不去,也没有不让我一起去,只是不让我多说话……
庆幸走入心时代父母家庭系统教育,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强大的支持体系。加入心时代,遇事不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