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末考试后,家长群里纷纷打探成绩,不如意者叹息气恼,有的特别着急,两口子因此吵起来;有的看见孩子就发火,吓得小孩不敢靠前。询问我该怎么提高成绩?
发生让自己不满的结果后,再考虑该怎么办,这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吗?
2
山村人家,场院里是一堆堆柴火,村里明确规定此处不准有明火,不可点爆竹,这是预防性的;如果不作以上要求,着火后哪怕全村人齐上阵,柴火能保住多少,得看火势。
穿钥匙的绳时常检查是否结实,比丢了之后到处寻找好操作。出门前的清单列好照做,比出门后再回来拿手机要省时。
彼得·德鲁克认为,高效能人士的思维方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燃。他们能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并不紧迫的事物上,即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物。
帮助孩子成长是重要的事情,但不少家长忙于做紧急的事情,充当的是消防员的角色,忙于处理自己或家人的情绪、提醒孩子做作业、赶时间开会打电话……却不能根据孩子日常表现预估未来会出现怎样的成绩。
既然认为孩子成绩对自己重要,就要在日常中协助孩子知识上的打怪升级。
3
《史记》中魏文王问扁鹊:“你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个最高明?”赫赫有名的扁鹊说大哥最高明,二哥次之,三人中自己最弱。那么大哥如何高明?扁鹊认为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正是“上工治未病”。
这和高效能人士的思路是相似的。可见,事后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事前控制损失最小甚至是没有。
对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早早养成认真做重要的事、思考问题多角度层次深、阅读等好习惯……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上相对轻松——不要指望易如反掌,是更有学习兴趣,对学习有积极情绪。
4
复习期间,女儿写作业到晚上10点半,为了身体健康,我一再要求她睡觉。她说:“妈妈,对不起,我得写完。”我建议:“要不,会的题随便写两条答案。”她说:“马上就考试了,我得好好做。”
因为在很小的时候,在学习上养成了认真的习惯。那时的认真,是她搭积木画画时的不打扰,是她完成时不遗余力的赞美形成的,抓住她认真的每一次,表达我的欣赏。
我们在一年级就开始看英文动画片,偶尔,她模仿说一个单词,收获的是我崇拜的目光,夸张到没有底线的语言:呀!你是英国女孩吧?你咋说得这么好呢?你是英语天才!
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植入她的英语会学得很好这一思维方式。她毫无抵抗力,至今学英语兴致盎然,还跟我开玩笑,说自己上一世是英国人。证据是:英语好、皮肤白。
5
李泽尧说过提高学习成绩的绝招:高人指点,预留伏笔,增强学习兴趣。
他是怎么做得呢?他的孩子是小学生,却把初中的数学基本原理,用最形象、最简单的案例讲给他听。
我没有这么高的认识和水平,但是我有浅显的想法,那就是希望孩子喜欢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为此,我请了很多很多高明的老师预留伏笔。
那就是书本。
我读一些蒙氏教育方面的书,模仿其中的方法,画了很多种图形,让两岁的女儿找出相同。那时并不刻意告诉她图形名称,但时间久了,无意中说出的名称被她记在心中。
我们阅读大量的买绘本,各式各样的绘本,数学知识、自我保护、科普、强大内心……我不教她课本上的知识,做的是大量阅读,识字量不知不觉增加,理解能力和知识面都增强了。
相信在学习中,她会经常有这种感受:我在某某书上看到过。如同在异乡见到熟人一样的惊喜。有了熟识知识和积极情绪的保驾护航,旧知识和新知识更容易发生链接。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说:积极情绪能加快思考速度,让人更聪明。
6
上次月考,女儿历史成绩很臭,我们分析没考好的原因,一是由于年代记不住,与现在生活相去甚远。解决办法是我教她背诵年代的方法(现学现卖,特意买了一本书)。二是背不下意义,据她说回答的不沾边,我帮助她梳理事件的意义,将每一条解释清楚,理解后就很好背诵。
我这么做,虽然是消防员式的工作,不过我认为大部分是预防性工作:这些方法以后学习都能用的上;结合事例讲给她听,更容易接受,口头说,未必听得进;未来,我俩在交流上沟通成本更低了。
辅导孩子学习,不要只管眼前的课本知识,理应进行长远规划,预测和预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