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问个问题,管理员工的积极性,是应该针对员工的幸福感吗?
现在很流行“企业公民”、“企业社会责任”这些话题,强调要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幸福感。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管理的
思考问题需要定义清楚概念。那我们先聊下什么是幸福感?
2.幸福感定义
幸福感是一种自我比较。如果一个人感到幸福,他的现状一定是比过去的状况好,也就是说是改善,跟过去的自我比要好。如果这个话成立,那么幸福感必然无法永久满足。
幸福感还涉及到人和人之间的比较。自己变好,很多时候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一定不能比自己好,这样才更有幸福感。如果大家一块变好,人们往往不会获得应有的幸福感。
既然幸福感是一件很难说得清的事情。那幸福感就不能作为管理目标。管理者不应过多地关注员工的幸福感,并且被这种幸福感牵着鼻子走。
3.既然幸福感不是管理目标,那应该关注什么?
进取心才是真正管理目标。“进取心”是管理活动的源头,而“幸福感”,则是管理活动的结果。
4.进取心概念定义
管理学家弗里斯对 “ 进取心 ” 定义为 “ 一种自我启动的工作行为 ” ,员工可以在这种“进取心”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
现在很多企业在使用传统的工作设计和业绩考核方法,这是基于一种“被动工作”的逻辑。
被动工作:组织分配任务给员工,员工按照组织给定的路线图和工作方法去做事,用“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工作。
解读:在原有的被动式的工作环境、工作状况和业绩管理方式下,员工只需要完成“你让我做的事情”,把这个事情做好就算完成任务,然后获取相应的评价和报酬就行了。
现在的市场竞争和工作环境是复杂的,面对的新出现不确定的工作情况,很多事情超出了员工原有的工作范围,这时候员工会怎么办?员工会停下来。如果流程不顺,如果组织的反应不够快,就会出现上下级之间的冲突,出现搁置。下级认为上级指示得不明确,而上级认为下级没有执行力。
也就是传统的被动工作管理已经无法适应高度竞争的环境。
5.构建基于进取心的新型组织框架
弗里斯的“进取心”的理论,特别适合于21世纪的管理工作。这套理论已经获得了西方管理学界的普遍认可,他也设计出一套基于个人进取心的培训程序。
所以现代企业应该努力建立一个能够激发人的“进取心”的管理框架,增加员工在企业工作流程中的参与程度。这样的管理不怕变化,遇到问题,每当有新情况的时候,员工的进取心会让他们努力地去寻求改变,而不是被动地报告和消极地等待。
6.培养进取心的方法
(原文论述)
培养员工的“自我启动”意识。
创造一个有激励的制度环境,让员工能够参加到正式和非正式的业务活动中来。
什么意思?就是制度环境一定要激励、支持员工的进取心。很多工作即使在业务计划之外,员工发现了,他不向上级报告而是自己去主动解决,并且这种行为是可以得到赞赏的。就像在家里,很多活儿你不需要向谁报告、向谁请示,自己就把它做了,这就是一个好孩子。
一个孩子,如果遇到凳子倒了,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在家长的要求下才去把这个凳子扶起来,你能说这个孩子是个好孩子吗?那他在企业里能是个好员工吗?因为他没有自我启动意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我们现在需要培养的是员工的自我启动的意识,需要他呈现出一种主动的状态。
培养员工的先动性。什么是先动性呢?先动性的意思,就是让员工不觉得自己老是在多事。要用制度和文化来鼓励他们有预见性,并且把预见性的事情提前想到,提前作准备。
其实,很多企业的会议,员工在抽烟的时候、在走廊里、在洗手间里面,有很多的先见之明,但是,一到正式的会议上,当着领导什么都不说。所以,有先动性的公司,就是能够鼓励员工把走廊里、抽烟时说的那些话,拿到会议桌上去说的公司。
要保护有进取心的员工。
工作进取心强的员工不讨人喜欢,因为他们总是会对现状或者是大家熟悉的东西进行挑战,总是挑起事端,而且进取心越高的人反叛性越强,弗里斯称之为“令人讨厌的捣蛋鬼”,这样的人往往会受到同事的排挤。那么,如果这些人表现出进取心。这些人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进取心是未来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竞争环境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一线员工创造性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