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线上听了洛阳二中张翼飞老师的《目标管理》生涯教育课,简单总结如下。
这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如下
导入:一棵粗树,一棵细树,你砍哪一棵树?老师不断地给出砍树要求,学生根据要求作出选择。
问学生:你目标没有实现,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分享,老师回应。
回顾上一节课:你举办20年后自己的生日宴会,你希望哪些人来参加,希望大家怎么评价你,这些评价与你实现的哪些目标有关联?
制定目标的原则:S(明确目标)M(可衡量性)A(可实现性)R(相关性)T(时间性)。
老师给出例子,学生结合例子来分析。
学生根据smart原则填写《目标管理表》,制定自己目标,分享,讨论。
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法,学生代表分享。
为自己的目标管理寻找见证人。
回顾整个目标制定过程。
重新回到砍树环节,课堂寄语,结束。
先说亮点
1、课件制作大气精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2、学生制定计划后分享,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补充完善,效果不错。
3、课堂环节环环相扣,教学内容比较充实,学生讨论充分。
4、老师亲和力强,和学生交流顺畅。
再说说可以提升的地方
1、老师上来就说要砍树,感觉有点突兀,特别在这种比较严肃的场合,显得场比较冷。可以先和学生“闲聊”几句,暖一下场,活跃一下气氛。
2、在讲解smart原则时候,老师直接给了自己制定目标的正确例子,建议采用正反对比举例的方法。
3、学生分享后,老师的肯定有点少,简单肯定后就开始让学生提问题。建议增加肯定,给足学生能量,再给建议,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4、在分享实现目标遇到的困难前,是不是可以加一个实现目标的成功经验分享环节,以给课堂增加能量,给学生赋能。
5、课堂整体气场相对较低,老师需要通过多肯定、多给正面例子、语言表述、小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加课堂能量。
6、老师分享自己健身、运动的例子,可以深入挖掘,甚至用这个例子贯穿全课,可以让学生很有代入感。可以邀请学生成为老师实现目标的见证人,活跃课程气氛。
7、可以将成功人物的典型案例贯穿课堂,Ta的例子像一个主持人一样,起到串场的作用,把整个课堂营造成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的感受,增加课堂流畅度和吸引力。
8、建议最后加入分享总结环节。
9、最后老师提到了重新审视目标,老师说“你们进入了“循环”。
哇,我眼前一亮,循环,开端,多好的素材,肖鹤云和李诗情制止爆炸,不就是一次成功的目标管理过程吗?
把这个素材深入挖掘,和目标管理知识点有机结合,一节精彩的好课呼之欲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一位老师的课,每一种类型的课,与我而言都是一次提高和进步。我会不断吸收营养,努力成长!
同时,生涯教育课程确实可以对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虽然我现在力量有限,但可以在个别班级小范围进行,提高学生学习功力,促进学生成长!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