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第二章心态部分
【阅读时间】:一小时左右
【读书笔记】:
底层思维方法:
【观点】:学习临界知识,就要从具体的知识输入开始。读书,自然是最基本而又重要的方式。
【我要提问】:除了读书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学习临界知识?
【概念】:在原始方法上努力,就是低水平的勤奋。
【原始方法】:花很多时间阅读一本书,去记录名言警句,却不花时间加工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读书方法的升级】:刻意放慢速度,不仅摘录名言,还要描述读书后受到的启发内容,这些启发与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
【更具体的做法——归纳和演绎】:当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去主动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2个心态
【意义】: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一定会涉及到底层认知的改变。
【全书的精华】:更高效的学习,来自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假设。
【提升学习效能的第一步】:打破习惯性防卫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触点:遇到和过往认知不一样的新观点,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挑战
【产生习惯性防卫的原因】:基本归因偏差,当自己犯错误会下意识地从外部寻找原因;对别人的犯的错误就会归因到对方这给人身上。
【更形象的解释是】:《第五项修炼》行为科学奠基人阿基里斯: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想法背后的思维。这样会造成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
【个人感受】:习惯性防卫是自我保护机制,但是会阻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学习就是不断地学习更合理的假设,改进思维的缺陷,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和判断。
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绿灯思维
【红灯思维】:遇到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与之相对的绿灯思维】:理解这个新观点的用途和价值;这个观点可能不足的地方,该如何完善它?
【建立绿灯思维更基础的认知】: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个人感受】:
原来以前的读书方法是有问题的。曾经的自己读书也是最求数量,再困再心烦,也要硬着头皮看下去,却根本不愿意动手写读书笔记,认为太辛苦。曾经的自己是多么天真。自以为看完一本书,总会有所收获,可能看完的几天时间对书籍内容有一点点印象,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一点点也不剩。遭遇的尴尬是,与人交流的时候脑子里根本没货,是一种看了书却没有消化的结果。更别提什么实践,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近来由于观念的变化和做出的实际行动,慢慢地觉得一本好书值得慢下来好好看,输出笔记,写个人感受,还要时常进行回顾,去尝试着去应用。心态有了变化,行动也真的会随之变化。不过个人存在的问题是,该怎么练习才能实现知识之间的相互链接和演绎呢?举一反三的能力还远远不足啊。另外一点,当真的遇到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第一反应还是会下意识地去辩解吧。这时候试着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对方的观点可行性呢,说不定是一次纠正背后思维误区的机会。不过心理清楚的知道,这也是一种需要磨砺的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和结果。不断练习,总会进步。
【遇到的困难】:没有太专注,大概是因为某些事情绪有点不稳定,带着点兴奋和担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