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在想,为什么工作之后很多都与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每天都是相似的工作,每天接触到的人也都是那几个,来来往往发现自己的圈子很小,每天的工作生活都是单调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激情,完全就是为了讨生活,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没有动力。
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无用之用的探讨,"如果我脚下的这块地有用,是不是除了我脚下踩着的这块,其他都无用呢,可若是去掉其他部分,我踩得这块也会掉落。一颗长得又直又好的树,往往被砍下做木材;而那些无用的,长的歪瓜裂枣的,则活的更长久。"
这段话对我触及比较深刻,反思自己工作这几年没有太大的作为,事业生活都没有太大的突破,究其根本就是目光很浅,只是着眼于眼前的苟且,过着锱铢必较的生活,周而复始。当然这只是表面呈现的当前样子,不能说我没有思考麻木生活。只有我自己清楚我的迷茫期,我想了很多很多,简单来说就是我不满足于现状,苦于挣扎找寻出口,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触及,却又什么都没有做成,一直蹉跎了岁月,却没有惊艳时光。
从我参加工作开始,我就知道了自己需要转型,但你问我该转什么的时候,我却一无所知。看到很多同龄人,八面玲珑,或职位高升,或创业起步,或积极转行,或回归家庭收获幸福,我却不知所措,只有越来越深的焦虑与苦闷。
当我不知道该怎么排解这种苦闷恐慌的时候,我选择了读书,古人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也许我能找到我的出路。我读的很杂,而且没有什么目的。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没有那种慌不择路的感觉了,也明白了活在当下,当不知道前路如何的时候,努力做好现在就是最好的。
当做好现在的目标清晰后,我发现对于自己的规划也逐渐有了初步的想法。虽然现在我还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但起码我知道了努力的方向,知道了自己该做些改变突破当前的安逸。
同样的有时候发现自己对于目标的定位还是不慎明确,总是想要的太多,或者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没有一样是做好的。自己的心路历程原来都是前人经历过的,不凡与平庸或许就是有的人认清了现实,做到了突破,有的人穷尽一生都在迷雾中彷徨。
古人说开卷有益,大抵就是如此,我目前的阶段仍然很肤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解惑,但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是突破了。作为一个学了很多年理科的人,一个对文科认知存在多年偏见的人,突然明白了,伟大的思想是何其重要,文化的底蕴与素养值得所有人追寻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