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相约赏桃花,这一篇开篇我们就来聊聊竹吧!
竹,与梅兰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又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
竹虽有君子之称,却并不孤芳自赏,常常群聚成林。
虽然竹林丰茂,却并不喧嚣,反而很是幽静雅致。
在唐诗中,竹也往往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诗仙李白在《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写道: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这句诗的意思是,走进竹林,穿过一条幽静的小路,路旁青萝的枝叶,拂过行人的衣裳。
绿竹青萝,满目葱翠,想想便觉得眼前清朗。
杜甫的《佳人》,描述了一位身世坎坷,隐居山林的女子形象,其中有一句: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意思是,天气寒凉,佳人身上衣衫单薄,日近黄昏,她独自依靠着修长的竹子站立。
有些凄凉,也有些美好。
与杜甫的苦逼相比,孟浩然就惬意多了。他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写道: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微风吹拂,送来荷花的香气,竹子枝头的露水,滴落下来,发出清越的响声。
这场景,想一想便觉得清凉,夏日也不觉得炎热了。
孟浩然惬意,柳宗元则是恬淡了。他在《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中写: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庙宇禅院清幽雅静,苔藓与翠竹交错生长。
似乎整个天地都为之恬淡起来。竹总是有这种本事,让人心静神清。
王维的《桃源行》中的竹,清幽之外,又多了许多的烟火气: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远远看去,一片绿树高耸入云,近前却发现一片村落,家家户户门前种满鲜花绿竹。
竹本是清雅君子,可与花一起种在农户门前,也不觉得违和。
王维的另一首诗,《山居秋暝》中,竹亦是热闹的,可热闹,又不落俗套,连热闹都透着雅致: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人声喧哗,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家了;莲花摇曳,是捕鱼的小船即将靠岸。
真是活色生香,又怡然自得。
唐朝的僧人,似乎也格外偏爱竹,寺庙周围常常种有竹子。
刘长卿在他写给高僧灵澈的《送灵澈》中,就曾描述过这样的场景: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苍翠的竹林深处,有一座寺院,傍晚时分,有钟声远远传来。
气氛幽静而肃穆。
竹虽有君子之称,却并不清高孤傲,反而是市井百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柳宗元在他的另一首诗,《渔翁》中,也曾提到竹: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渔翁晚上靠着西岩休息,早晨起来以楚竹为柴,煮湘江水做饭。
竹被用来当柴烧,似乎也并不违和。
当然了,竹可不是什么废柴。它可以被编制成精致的竹制品,可以做支架,可以酿酒,可以做竹筒饭……
古人更是会将竹子制作成乐器。
李颀在《听安万善吹篥歌》中写道: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觱篥,是一种管乐器,也是乐器“管子”的前身——没错,有种乐器叫管子。
如果说觱篥是一种稍显冷门的乐器,那么以丝竹指代乐器或音乐,就非常常见了。
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中,描述唐明皇与杨玉环纵情歌舞的情景: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丝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这是因为笛,萧等乐器,多用竹子制成。
竹,高雅而不骄矜,清幽而不孤僻,真正的君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