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067:
中华民族以龙为图腾。龙的形象不仅在中国中华大地上源远流传,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龙的形象。
那么在远古时代究竟有没有龙这样一种生物存在?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与龙能联系上的一种生物是恐龙,但他与中国龙的形象还相差甚远。
在中国,龙是一种正面形象,有三重的含义:一是通天的神兽,二是君主的化身,三是吉祥瑞兽。在世界其他各地,龙却不是这样。
西方龙在大部分中亚和西方国家都存在,其中以土耳其、希腊、英国、法国等国的龙最为典型。许多人认为,西方龙带双翼,而中国龙没有,这是不对的。中国上古时期带双翼的龙有很多,比如帮助黄帝打败蚩尤的龙,商朝青铜器上的龙,有许多是带双翼的,因此现代的龙才能够腾云驾雾。
西方龙可以喷火,中国龙可以喷云吐雾。西方龙会魔法,东方龙可以行云布雨。西方龙大多是邪恶的,中国龙早期也是一种暴虐的猛兽。
其实,中国龙和西方龙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西方龙的起源基本上可以确定是5800年前巴比伦文明,而中国龙的历史虽然更加悠久,也基本可以确定来自于北方地区。
因此,国际考古学界有一种假说被许多专家接受,那就是:中国龙和西方龙是共源的,都来自中北亚地区一个远古部族。至于到底是哪个部族,这就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考证了。
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们对龙的文化意识、心理感觉不同:中国龙在中国人心中是神、祥瑞的象征;西方龙在西方人心中是淫邪的、恐怖的怪兽,邪恶的象征。也就是神与兽的区别。
中国人对龙充满爱意,敬意,每当旱灾时,人们沐浴斋戒,敲锣打鼓,烧香跪拜祈求龙王降雨。西方龙有这种待遇吗?恐怕人们对之躲之不及吧。
二、传说不同。中国龙留下的多是美好的传说,黄帝乘龙御天……,在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小岛上还专门建了龙王庙,龙头人身头戴王冕身穿龙袍,至今仍受到膜拜。西方龙除了邪恶的传说,没其它了。
三、身体结构不同。东方龙是无翼的,凭借自身神力,上飞九天下游四海,能隐身能变化,何等神奇!反观西方龙虽然有一对美丽的大翅膀,威风凛凛,但相比之下落后中国几代水平。
总而言之,西方的龙处于兽的等级,中国龙已经被赋予了很多的文化信息,登上了神台。把龙作为正面形象来崇拜,在世界上以中国为最。
为什么这种崇拜中国最多而其他国家没有?其根源还在于人们的实际需要。
拿中国与欧洲相比,华夏文化起源于河洛地区。白杨镇及周边区域是华夏文化起源区的一个重要部分。聚龙台南,正对伊川徐阳村,这里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古陆浑戎国的贵族墓葬。从白杨镇往东北去,有一条河叫甘河,往东北在丰李附近注入洛河,夏建国初期的甘之战就发生在此地。
河洛地区地处内陆,农业用水主要来依赖于降雨,可能在远古时代森林资源保护好的时候,这种依赖要小一些,随着人口的增多,耕地的开拓,森林的减少,人们对降水的依赖越来越重。降水成为华夏文明起源地农业时代最重要的事情。
干旱就意味着五谷不生,五谷不生就意味着人们要忍饥挨饿,饿死冻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降水决定了人们的生死。古代,持久的大旱,赤地千里,往往是爆发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成为改朝换代的一个契机。古代的人对求雨文化高度重视,官府也参与其中。白杨镇四周的九龙洞聚龙台九龙圣母庙实质上就是一个求雨文化。除了白杨镇以外,南边的磨钟山,其成名还是来自于求雨文化,传说钟口朝向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即会求来雨。像这样以求雨文化形成的庙宇,中原地区可谓星罗棋布。
龙生活在海洋中,自古以来,他是掌管行云布雨的,所以龙被人们高高的供奉了起来,成为一个吉祥神。中原地区,没有哪一个乡镇不供奉龙王。凡是有庙宇的地方,必定有供奉龙王的一间小庙。哪怕在一些小村庄,也能找到供奉龙王的神位。
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的实际的重要需要。而在欧洲没有这种信仰,实质就在于欧洲没有这种紧迫的需要,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降雨丰沛,河流密布,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方,人们丝毫不为水担心。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么会去信奉管着行云布雨的龙呢?
中华民族关于龙的形象,龙的传说以及龙的神话。无一不与水相关。龙的形象实质上就是一种水循环的形象。
曹操论英雄时说“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犹龙之得志而纵横四海。”他是借龙的形象来谈论英雄,但从他描述的龙的形象中,我们清晰的可以看到一个水循环的过程。
雨的形成,首先要蒸发。2月2以后,气温逐渐升高,海洋上的水汽开始蒸发升腾为云,季风开始从海洋向内陆吹。云乘着季风,不远万里到达河洛地区,给内陆带来降雨,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夏季,雨量越来越大。这一过程与龙的升腾变化,在空中飞腾万里,行云布雨,极为相似。行云布雨之时,乌云密布万里神州之上,电闪雷鸣,声震宇宙,兴云吐雾,此为龙之大也。
进入秋冬季以后,气温下降,蒸腾量减少,季风转向,水隐藏于湖泊海洋。此为龙隐着潜伏于波涛之内的形象。万里神州之上,秋高气爽,不见龙之踪迹,隐介藏形,此为龙之小也。
龙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眼如兔、项似蛇、腹如蜃、鳞如鱼、爪似鹰、掌似虎、身如牛。内陆地区,草木繁荣,鱼虫鸟兽生长发育,莫不借龙行云布雨之功。龙身集合这些动物的形象,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这些动物的生长发育皆有龙之功劳。人们在塑造龙这种奇特的形象时,就是表达一个道理,万物的生长,其中都有龙的化身。
后来龙的形象被皇帝垄断为王族的专有装饰。实质还是借助降雨在内陆地区的重要性,来比喻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夏民族号称龙的传人。从龙主管行云布雨这个意义上来讲也能讲得通。正常年份,内陆地区水循环正常进行,人们得以种植庄稼休养生息。在一些特殊年份,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水循环中断,特别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往往面临着大旱,五谷不生,忍饥挨饿,要么等待饿死,要么四处乞讨流浪。此时人们更能认清楚,龙的行云布雨对人生命的重要性。龙的行云布雨的状态决定了人们生存的状态。把内陆地区的人称作龙的子孙,龙的传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没有什么错误。
在现代社会科技进步,对水的调控程度很高。但内陆地区对行云降雨的依赖性依然是很高的。一旦自然水循环出现问题,依然会对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造成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