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芳华如春,岁月成花
文/子宁
这是一代人的芳华,也是一代人的记忆!
电影《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其实它起初的名字叫《你摸了我》,但这电影剧本也由严歌苓编剧,由冯小刚导演,以及实力演员黄轩和一些新生代演员参与表演。
纵使有些删减镜头未能看到,但是看完之后带来的感触的确很深。
这不同于之前的电影《金陵十三钗》,那里描述着南京大屠杀背景下秦淮河畔十三钗的悲壮历史。
我觉得这部《芳华》,要更贴近我们现在的生活,也让人思考和平的来之不易,思考岁月给人带来的不同转变,思考人性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它让三十年前那段“中越战争”历史,又再一次重现在人们的眼前,通过6分钟的镜头渲染,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残酷的战争历史。
让我们知道,这段历史也曾出现过,那些牺牲在这个战场的民族烈士也需要缅怀纪念。
《芳华》本身就拥有着属于“青春”的味道,这味道沁人心脾,也正在绽放着属于那代人的靓丽花朵。
它讲述了一个在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故事,这些故事溢满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这代人曾经经历过中越战火的洗礼,以及社会的大变革背景。
文工团里有人称“活雷锋”的刘峰,有被人“歧视”的何小萍,有一心想嫁豪门的林丁丁,更有体现了作者原型的萧穗子等等人物角色,似乎都在强烈的冲击着每个人的内心。
作为一名90后,虽然无法对那个时代感同身受,但是看过电影之后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却犹如余音绕梁般徘徊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和平的年代,祖国的边境居然还遭受着战争的洗礼。
多少英雄儿女就这样满怀热血的踏上了烽火硝烟的战场。
这比起之前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来说,长达十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同样是可歌可泣且充满悲壮气势的。
《芳华》这部电影里的每个镜头都在诠释着岁月的无情,但每个镜头的细节又都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更是深深的抓住了人心。
就像刘峰手臂受伤,独坐在车旁,此时的刘峰内心渴望着牺牲,渴望着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英雄,能让自己所爱的人见到;
就像何小萍在野战医院救治一个十六岁的战士时,哪怕敌机狂轰乱炸也要拼死护住着这受伤的战士;
就像萧穗子顶着死亡的危险,也要上前线战场报道事实的壮举。
每一个镜头之下,人物的鲜活性都在被肆无忌惮的抛洒。可时光终将远去,岁月亦不饶人。
何小萍为了不成为累赘,而来到文工团,却因为“军装事件”在之后受尽了欺负,下放到野战医院。
最终在精神病院度过几年岁月,但她对舞蹈的热爱之心从不更改。
文工团的战友们最后一次演出时,她依然穿着病服在操场下独自起舞,独自谢幕。
刘峰是个“活雷锋”,为大家做了很多好事,却因为“触摸事件”而下放到伐木连,接着上了前线打仗。
后来,他因此断了一只手,他的一些战友也最终牺牲在战场。
战争结束之后,他只能靠着倒卖旧书度日。
相比于小说里的刘峰死亡的结局,电影里的结局,其实还是充满着希望的。
最后,刘峰得到了何小萍的帮助,两人在蒙自火车站的长椅上相拥,也算是可以接受的结局了。
芳华如春,岁月成花!
那些青春岁月,纵然会悄悄的流逝,但是属于每个人的芳华依旧藏在心间。
那些发生过的好的或者坏的事情,也终将成为过往,但依旧要相信人的本性不变。
其实,你目前所经历的一切故事,不也似芳华般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绽放的愈加美丽么?
芳华能够记录那代人的故事,你也必然能让自己经历的故事变得像芳华一样美丽!
写于201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