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到“平常心”这个词,记得是在数十年前。
旅日围棋高手林海峰出战阪田九段,他的老师吴清源告诉他:下棋的要诀就是“平常心”,急切求胜或怯场懦弱者必败,临阵要“阳阳如平常”,才不致举动毛躁、表现失常。
“平常心”最早是中国禅宗所倡导的,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如何是道?”
南泉禅师就说:“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看起来只如平常,却不平常,高度原来是与“道”相等。
在《景德传灯录》里,有僧人问招贤禅师:“如何是平常心?”
招贤禅师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
僧人直率地再请教禅师道:“我学不会,该怎么办?”
招贤禅师又告诉他:“热即取凉,寒即向火。”
平常心就是稀松平常,不做作,不勉强,天性自然,连学习都是不必的。
禅宗最早讲平常心,主要是说“大道”并非在日常庸事之外,“修行”并不是要超出本性。
因此,“饥来吃饭倦来眠”就是修行要道,以此昭示人们不要到自身之外去觅仙佛。可惜世人往往弄不明白,常常拿着灯去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