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看《傅雷家书》,有被傅雷教育孩子的原则以及他孜孜不倦写的一封封家书震撼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可以看到父母对待孩子培育的良苦用心,持续不断。
我为我当下的母亲身份,曾经的作为感到惭愧。
我知道这跟我的修为有关,虽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是始终不知自己真正的定位如何。
我时常把扮演的角色作为自己的定位,在纷纷扰扰的琐事中消耗时间,对有些事情畏难。
不能坦然面对自身问题,自我设置障碍和限制。
对孩子的教育,我不能说自己是0分,大致也就30分吧。
最差的是自己的精气神,最好的是我一直不忘上进。这说来有点矛盾。
上进不就是精气神好的表现吗?
我说的精气神,是一种做人的魂,做人的底气尚差。
这些可以通过看中国传统经典书籍补上。
因为缺,所以不知应向孩子传递什么,好的东西可以传承。这个好的东西,就是我所追求的。
《傅雷家书》给了我灵感,现在信息社会如此发达,早已不用书信,跟孩子交流,常常是用语言,偶尔我突发奇想给儿子写信,他其实很高兴。其实,写信也并无不可,只要我想,我应该也可以给儿子好好地写几封信,哪怕每个月手写一封。
同时,为了理顺自己的学识、认知、思想,我可以给自己写信,在qq空间私密写信,就写给自己看。
其实最近我对自己也有了一些反省,特别是在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孙子兵法》,刚开始我对七个习惯非常推崇,因为它简单易懂,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当遇到“以终为始”这个习惯的时候,它要求我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终”,我的价值观,我的梦想,我的使命等等。我觉得这个很难,我无法共情,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非常普通,我不具备成功人士所有的使命。也许我的使命就是好好度过此生,这让我觉得自己有点一事无成。
也许我陷入了知识陷阱,因为没有做到就产生焦虑,因为自己平庸感到无望。
但是当我看到《孙子兵法》的时候,我又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安心,孙子兵法强调先胜而后战,胜利代表着扎实地准备,无论是政策、谋略、排兵布阵还是将领个人能力的修为,还是兵甲的训练、粮食的储备、天气的影响等等,都需要很长的蛰伏期。因为人口基数大,成功的事无处不在,每天一睁眼,就会有无数人脱颖而出,不能因此而否定世界上更多看似平平无奇的个体。《孙子兵法》的孙武在打仗方面就不出名,不像《三十六计》那样有故事性,因为很多正常的胜利不具有传播性。像曾国藩那样“结硬寨,打呆仗”的胜利,总感觉笨笨的,往往历史上很多名不见经传的胜利都是这样笨笨的集合。
这也就是,无论外界如何,首先要把自己做好。
我想,如果让我选择一本书给孩子看,我一定让他先去看孙子兵法,而不是七个习惯。
如今,我们的周围充斥着各种效率之言,仿佛那些经验可以直接使用,不可否认,一些具有普适性的经验确实是可用的,但那些成功背后的关键决策、关键前提、关键因素,是经验不能比拟的,所以做任何自己的事,都要结合自己的环境,扎扎实实地学、扎扎实实地做、扎扎实实地思考。
并不是七个习惯不好,而是需要先扎实自我完善,也许这是应用七个习惯的前奏,也是一场修心之旅。
我想,无论如何,我应该先诚实地面对自己,再承担养育孩子的应有之责,特别是在教孩子做人上,需要加强自我修为,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