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课程总结
想成为有趣的人,事情本身得对口味儿
“每日三件事”的打卡,连续两日,我早晨为自己安排的“小确幸”都是跟朋友约饭,可是两天下来,我发现我都在晚上改变了这件看似很容易的“小确幸”,有时候,它变成了跟儿子玩,有时候,它变成了在开满玉兰的校园里晒晒阳光,有时候,它甚至变成了安静的听了一节网课……我发现,不是我的日程太满,而是我在心里不能认同“吃饭”那样的幸福方式,或者说,吃饭那件事,对我来说算不上一件“小确幸”。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我不喜欢“圈子”,现实中的圈子也好,微信中的圈子也好,交往总会给自己带去过多的耗能,而耗能本身又总会带来疲惫感和挫败感,同事的圈子,更多是在进行比较和八卦信息的交换,换来换去,给自己换来的总是疲惫和不再前进的惰性。
想成为有趣的人,耐得住寂寞,才能干得出大事
参加模拟面试时,遇到一个小姑娘,考官问她,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她淡淡的回答:豆瓣排名前1000的电影,她差不多都看过,而且,她会跟着越南电影学越语,跟着韩国电影学韩语,跟着日本电影学日语,遇到好看的电影,她会一遍遍反复的看,然后写下影评,每个电影都是一部凝缩的人生和一种价值观,她喜欢用电影交流思想的感觉。
还有一个小姑娘,说自己喜欢下象棋,看各种棋谱,喜欢的目的竟然是跟不多言的爸爸多一种交流的方式。小姑娘还喜欢读书,当被问道最喜欢什么书的时候,她选择了《货币战争》,喜欢罗斯查尔德家族,进而喜欢德国的法兰克福——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学金融的小姑娘甚至想去这个城市看看,因此,在着手准备去那里的研究生考试。
还有很多有趣的人值得记录,比如,每天在操场上听着音乐跑步的小姑娘,每天坚持记读书笔记的小伙子……
身边生活丰富多彩的人其实很多,不过要谈的上“有趣”,我觉得必须憋得住“大招”,干得出“大事”,谁还不能说自己爱看电影爱读书呢?关键是你有没1000部电影的积累,有没有上百个影评的思考……不然,你就只能是个“感官刺激”的追随着,别人看《疯狂动物城》你也看,别人看《美人鱼》你也看,看完就完了,啥也剩不下。
好想变成个憋得住“大招”的牛人,等哪天,捧出个惊喜,吓别人一跳。
无用的人生卑微,而无趣的人生悲哀
这节课讲“兴趣”,我最喜欢讲的一部分内容。站在讲台上,我发现我竟然能在很多很多双眼睛面前袒露自己的内心,我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可是我就是很有说出来的欲望: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位老师,面前正有两条路等待选择,这也是很多人要做的选择,未来几年,你是选择每天早来一小时,学习英语,晚上早走一小时,学习专业课,然后考个博士,发篇核心期刊的论文,写篇十万字的博士论文,然后拿到个博士学位,被人高看一眼,多了更多的升官机会,还是选择每天早上早来一小时,读会喜欢的书,晚上早走一小时,做些喜欢的事,比如手工、画画,然后周末安排些小活动,种个田,去公园各种玩,几年后,什么都没收获到,依然读着书,做着手工,看着身边的人当上领导……学生们帮我做了选择:“老师,去做个有趣的人”,就像您对我们说的一样,无用的人生卑微,而无趣的人生悲哀。
这节课,不管学生们听得怎样,反正我自己觉得讲得酣畅淋漓。动情之处,全场安静,幽默之处,全场沸腾。模拟面试时收集到的学生们关于“兴趣”的分享视频,也成为这节课的点睛之笔,分享多么有名的人,都不如分享身边人的故事,对学生更有说服力。
孩子们现在可能无法体验“有趣”的真正含义,因为他们正处在一个拼命追求“人生之用”的年龄,让自己变得“有用”才是这个阶段他们的重要任务,比如学英语、积累专业课的知识、学习某种技能……或许这些行动看起来都显得不那么有趣,想想也对,想成为“有趣”的人,必须为有趣的生活积累“有用”的资本,谁又没有这样一段苦逼又显干涩的奋斗青春呢?不过好想告诉他们,趁现在开始,为自己积累些“有趣”的素材,等到上班之后,也会变成你的资本,现在的我们,有看1000部好片的心思,可就是再也抽不出看1000部好片的时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