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与老师打招呼呢?归纳起来无非有下面四点:
1.胆小,害羞,看见老师就紧张,不敢跟老师打招呼。
2.曾经被老师伤害过,心中对老师怨气未消,不屑于跟老师打招呼。
3.生性凉薄,对老师毫无依恋之感,也无尊敬之意,懒得跟老师打招呼。
4. 不懂人情礼仪,也不具备社交意识, 不知道要跟老师打招呼。
不管学生出于哪种理由不跟老师打招呼,作为老师都没必要强求,更不可以对学生不打招呼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
事实上,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喜欢打招呼的人更受欢迎,因为在那个被招呼的人看来,对方招呼他就是在向他释放善意,表达好感。
我们所包容的学生,早晚都要长大。他们在未成年时若没有进行“成为一个成年人”的训练,必将遭受社会的“毒打”。他们在学校被老师过度理解和尊重,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当进入社会时,才发现一切规则都不是自己说了算,他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心理落差特别大。有些孩子会迅速调整心态,从应然走向实然,变得成熟起来。有些孩子沉浸应然不能上岸,就会成为一个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
因此,即算我根本不在意学生是否与我打招呼,遇到不与我打招呼的学生,我也要想尽办法要他与我打招呼。具体怎么做呢?
1.甘当厚脸皮,求学生与我打招呼。对于那种生性凉薄,不懂礼仪的学生,与我迎面走来居然不招呼,我一定会果断叫住他,然后按住他的双肩,看着他的双眼,笑嘻嘻地说,看到我都不打招呼,我心里好尴尬啊,我这个师父很没面子啊,我会气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呀,你赶紧招呼我一声呗,就一声啦,叫老师好,行吗?我都开口求了,学生当然不好拒绝,只得尴尬地叫我一声,老师好!我故意侧耳听一听,说,声音太小,语气太弱,诚意不足,我还要听你再叫一声!学生无奈,只得放开音量再叫一声。如果学生的声音还比较小,状态也有些别扭,我还会求着他们叫第三声。直到他们能轻松流畅地叫出来,我才会放开他们。放开时,还会殷殷叮嘱,下次碰到我,一定要与我打招呼哦,不然我会伤心的。从此以后,这类学生见到我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
有同事说,你这是求来的招呼,掉价。我说,我求的不是学生的招呼。他们招呼我,抑或不招呼我,我没所谓。我求的是学生能养成与人打招呼的习惯,能认识到与人打招呼是社交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社交生活。
2.主动招呼学生,以此换回学生的招呼。有些学生胆子小,心里想与老师打招呼,但就是没有开口的勇气。于是我就会主动与这类学生打招呼,打招呼的内容一定要言之有物,比如,某某同学,你今天提前到班啦,给你点赞!某某同学,你的书包好漂亮,哪里买的呀?某某同学,你这双鞋的鞋带颜色真好看,与你的鞋好配啊……
我把招呼打完,就会跟学生说一句: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也跟我打一个招呼吧。你只有与我打了招呼,才不会欠我的情。学生自然不敢欠我的情,于是嗫嚅着嘴唇向我打招呼。这类学生只要开口打了第一声招呼,就不怕开口打第二声招呼了,慢慢地,在我的讨要声中,孩子们打招呼的声音也大了。
至于那种对老师心怀不满,不屑于与老师打招呼的学生,不能急着让他打招呼,而是要开诚布公地与学生交心,若老师错了,不找任何理由,不做任何辩解,真诚道歉即可。若学生误解了,真诚解释就行。若错误全在学生,分析解释之后,还执意对老师不满,看见老师拒不招呼,那就随他去吧。长大后,社会大学会帮老师对他进行最精准的教育!
既然此文说到打招呼,我顺便再说一说,作为老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打招呼也很重要。
有一天,我从卫生间出来,一个男生非常热情地与我打招呼,但他的招呼令我极其尴尬与不适,他说,老师,你刚才在拉屎啊?我一语不发,装耳聋赶紧离开了。
这样的招呼还不如不招呼呢!
像这种在厕所旁相遇,怎么招呼比较恰当呢?自然是越简单越好,就三个字:老师好!
“老师好”三个字是万能版,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用“老师好”与老师打招呼,任何时候都不尴尬。
离家回家,跟父母打招呼,就一句,爸/妈,我走了;爸/妈,我回来了。方法简单,语意明确,效果不错。
至于跟同学打招呼,朋辈之间,压力和顾忌都比较小,尽管开口打招呼就行,当然,招呼的内容要令对方感到开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