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十一点半了,还不想睡去,好像可以再写点什么。我知道我可以,哪怕无意识的碎碎念或自嗨。但我选择了睡觉,因为好的生活习惯,对我而言,甚是重要。凌晨一点半时,宝宝要尿尿,我起来了一次。在这之前,我也醒过一次,在做梦,醒来便又睡去了。
五点半时,闹钟响起。我伸手关掉,继续躺在被窝。眼睛闭着,但大脑异常清醒。我可以继续睡去,而且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我还是决定起来,因为我战胜了自己,我不愿轻易就妥协。
春天来了,身体是个极好的温度计,能准确的感应到气温的变化。无需多穿什么衣服,只是从被窝里钻出来,然后披上一件毛绒外套,里面一丝不挂,都无比温暖。拿过电脑来,打开,然后紧盯着屏幕,大脑即可一片空白。我想写什么?我不知道。我想了无意识写作,我又想起了筑天兄的鼓励,可我还是不能继续。
闭上眼睛,我略微调整了一下姿势,盘腿打坐。我心想,只要能坚持早起,哪怕什么也不写,就是打打坐,也是极好的事情。思想自由,大脑放松,还不时的坐着睡了去,又醒了来,然后身子前倾了,头不时的往前点了点,又抬起。坐着睡,都比躺着睡,更有觉知,更有感觉。
想到感觉,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开始有感觉。我想起了海霞,她说她最近很忙,很郁闷。白天要照顾孩子上网课,做饭,去店里做顾客,回家再检查孩子作业,无止尽的繁忙。她还说她想有一个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但仿佛被生活的琐碎拌住了脚。
很生动的画面,生活的情景一一浮现。和大多数人的生活几乎一样,每天都是这个调调。相比较而言,好像我的生活更自在。不用做饭,不用搞卫生,只用适度的关照一下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即可,还不用去上班。只需要照料好自己的身体和感觉。是不是很幸福?幸福,是肯定的。但不代表没有烦恼和困惑。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每天需要面对的事物可能也不一样,但感觉是我们共同拥有的,也是我们唯一可以创造和改变的。生活就像是逛超市一样,我们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我们不会把所有的商品都打包带回家。因为不现实,也不是必需,更吃不消。合理的办法是选择性的取舍,必需的才拿起,可要可不要的就放下。以免超负荷运转,磨灭了生活中的美好感觉。记得有人和我说过“忙就是心亡”,我想如果心已亡,活着不就如行尸走肉一般了吗?
说到感觉,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要静观其心。而静的前提是有觉知。觉知的当下便是静,一静便可连接自己的心。观照到吾心,感觉便油然而生。这个感觉,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习惯,也须成其为一个动词,就如忙里偷闲,闹中取静一般。
生活中有千万种事物会牵绊我们的心,障碍我们的觉。如果没有觉,就会迷失自我。整日浑浑噩噩,忙忙碌碌,却时时事事不在状态,麻木不仁。当你问他什么感觉时,他愕然不知如何作答。就算勉强作答,竟都是一些对事物事件的描述或评论,全然不知感觉为何物。完全不去和自己做连接,俨然一个旁观者局外人的模样。
反观我自己的生活状态,何尝不是一样的愚痴迷惑呢。我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好奇,求知欲强,对生活和未知世界充满了无尽的探索之情。也因此,我极于渴望更多更快的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可是,急于求成,贪婪的成分一旦出现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束缚和压抑。我变得焦虑,紧张,沮丧,迷惑,我想要的太多,我无能为力的处理好我的一切诉求和需要。我感觉不到自在和清净。
读书,写字,钢琴,舞蹈,练功,打坐,和自己独处观照自己,看别人的作品,学习优秀的写作技能,听写作课,上哲学课,看视频学习,听英文演讲,听音乐,还要看小说,看电影,这一切不完全是娱乐,极大程度是学习。我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我有点急,然后我有点焦虑和紧张。
于是,我像极了海霞。我被淹没在大大小小的欲望中,不能自拔。我想要解脱和自由,我必须要放下。我只能拿起那些我最渴望的部分,然后放下那些无谓的负担和羁绊。如此,我便可心安,便可坦荡。有人告诉我,生活中的加法,是顺其自然;而生活中的减法,却是那么的难舍难分。
于是,我有了取舍。我也懂得了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生活便有了重心,有了自由,有了清净,有了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