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一场鲜为人知的战斗
《明月几时有》以上世纪40年代香港沦陷期为时代背景,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的真实事迹改编,演绎了以刘黑仔为代表的游击队员及方兰、方母等平凡小人物众志成城,携手营救800余名文化名人逃离香港的故事。
1940年代的香港,妙龄少女方兰和母亲一起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两人将家中的二楼租住给了作家茅盾和其太太孔德沚。方兰十分热爱矛盾的文字,在其中感受到了火热的革命热情和澎湃的民族气节,然而对于身边动荡的时局和紧张的政治氛围,方兰却知之甚少。
刘黑仔是拥有着矫健身手的进步青年,受组织委托,他负责护送滞留在香港的一批重要文人返回大陆,茅盾一家人便在名单之列。在误打误撞之中,方兰被卷入了这一危险的行动之中,并在刘锦进的建议和鼓励之下,加入了革命队伍之中去,母女两人因此被卷入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抗日题材,难免流血牺牲的革命,许鞍华导演却依旧坚持用自己的stlye,用平静的口吻讲述这段本该荡气回肠的故事。 看她的电影并不像在看一部电影,更像是在品味一段他人的人生!
真的很好看,会跟着电影一起哭。若没有耐心,是体会不到导演想要表述的那种平缓,细腻,真实,感人。虽然知道豆瓣批评多,但还是想用自己的角度去观摩。一部女性柔和视角却又满是力量的主旋律片,我个人很喜欢。就像有人说的那样, 看过以后,对生活充满了感激。
反英雄叙事的抗日电影
英雄究竟是怎么样子?许鞍华试图告诉我们,他不一定高大,背脊不一定坚挺,阳光不会勾勒出他伟岸的身影。他从我们身边走来,可能是你的二大爷,可能是你刻薄的上司,慵懒的同事,或者絮絮叨叨的邻居,甚至有可能就是你本人。
方姑的妈妈,是一个斤斤计较的老太太。她不懂什么民族大义,她也不会慷慨悲歌,她只会把一袋米小心翼翼的倒进米缸里,不洒出一粒。
然而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当这样一个老太太,走上刑场,慷慨赴死的时候。我想,这就是许鞍华的爱国主义,这也是能让我们动容的爱国主义。
英雄总是被传说神话了,我们总忘了所谓英雄也不过是个普通人。真实多好,人却选择性的只记住好的部分,遗忘不好的那部分~
看到最后一个镜头,从战时的香港夜景变成现代灯红酒绿的香港夜景时,太感动了,在影院哭成狗,普通人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时代下也能成为英雄!
这一部电影正如它的名字淡淡却又深刻。没有枪支弹药火爆场面的渲染又如何?从一个平凡的女老百姓,变成了一个能够牺牲自我顾全大局的女英雄的故事不是更有味道?更能体现抗战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