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写这几天听书的一点点感触。
这几天利用中午犯困的时间和去某些地方办事情的路上,都在听书。
其实,真的,碎片化时间被利用起来后,多多少少总会有些“收入”的。
这种收入不是金钱,而是比金钱还要重要无数倍的知识。
这几天学到教育方面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对孩子的教育要以情感引导为主。
所谓情感引导 就是我们要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让他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且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那么为什么要用情感引导的方式带孩子呢?
首先,情感引导方式教出的孩子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可以提高他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前几年我一直关注着某视频网站上的叫“美美”的小姑娘。
她是贵州福利院的一名普通孩子,之前在福利院时候,一直不怎么爱讲话,而且怕生,且脾气暴躁。
后面幸运的是这个孩子被美国一对夫妻给收养了。
从他们发的视频里不难看出,这个小女孩从2岁多一直到现在的八九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再也不是那个怯生生的社恐孩子,也不再有小时候的暴躁和不安全感。
她经常很开心地跟父母表达爱,也常常很自信地跟美国兄弟讲述自己周边的各种趣事。
如果只看她现在的视频,真的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之前只是一个福利院被遗弃的孤儿。
当初的她是那么的可怜和孤独。
而她的这种巨大变化,真的离不开她那对超级有爱心的父母的精心呵护。
从之前视频中不难看出,她父母就是用的这种情感引导的方式在教育他,总是会教她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帮助她去梳理和解决自己的各种情绪。
看到视频里她那超级有爱的养父母,真的替这个小女孩感到幸运。
其次,情感引导教出来的孩子会更加的自信。
大家都知道著名演员 导演 黄磊,他有很多著名的影视作品和歌曲,而且他还有着令人赞叹的厨艺,但最成功的作品应该是他的大女儿黄多多。
黄多多在很小时候参与过《爸爸去哪儿》,当时很多人都透过屏幕认识了这个能干的小姑娘,她很小的年纪在面对很多摄像机和陌生的人时候,一点都不怯场,而且会照顾比她小的弟弟妹妹。
她还参与了《圆梦巨人》的配音,在与世界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同台时候,她能够全程英文交流,而且表现得落落大方。
现在,黄多多也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她前段时间自导自演的小视频,也收到了很多不同年纪粉丝的一致好评。
大家都说黄多多是别人家的孩子,自信,独立,有想法。
其实也是跟黄磊的教育方式有关系,他一直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用的情感引导方式的教育,尊重孩子的感受,支持孩子的想法。所以才培养出了如此有想法又自信的孩子。
第三,情感引导教出来的孩子,可以帮助别人了解你,满足你的诉求,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我们家长会教他们喊“爸爸”“妈妈”“饭饭”......
其实这些都是一些名词,是很多看得到的,摸得到的,孩子能够很快明白不同的称呼是指的什么意思。
我们也会教孩子做一些动作,比如“笑笑”,孩子知道此时应该咧嘴巴,做开心的状态;我们让他噘嘴,他也会做一个噘嘴吧的动作,只是,此时,我们没有教会孩子那个咧嘴巴 眯眼睛时候自己的感受是——“开心”,我们也很少跟孩子说,那个嘟着嘴巴,皱着眉头时候自己的感受是——“难过。”
我们都听过一句老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说的就是在一群婴儿中,一旦一个孩子哇哇叫,他一定是会吸引到护理人员的注意,大家就会先去走到他身边,看看究竟是不是饿了,是不是拉了,总之,这个会哭的孩子通常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其实这就是襁褓中的婴儿天生的一种保护自己的能力,也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我们要教会孩子接受自己的情绪,然后告诉别人我们的感受,表达出来,别人也更加可以理解到我们,这样也就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我们大部分的孩子,在他们青春期的阶段,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很伤心难过的时候,他们很少会心平气和地跟家长说“爸爸,我现在心情有点不好,我可以一个人去房间待一会儿吗?”。
相反,他们大部分会闷着头回到家,一句话不说,任何人不理,直接一头闷进自己的房间,哐的一声,关上自己房间的门,甚至还反锁上。
只留下满脸诧异的父母,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
如果我们从小就对他们进行情感引导,从小就教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即便不开心,但他们也会说出来,也会跟我们好好沟通,不会让我们家长如热锅上的蚂蚁,胡乱猜疑却使不上力。
所以,一定要慢慢学会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来教孩子,做一个温和的父母,培养出来自信且快乐的孩子。
今天写了情感引导的重要性,下一篇会写如何用情感引导方式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