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了解吴至青老师的系列课程,欢迎私信留言给我哦! 我是谁? 我为什么来这个世界?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 我们时常会问大人: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为什么来这个世界?...
2018年3月10日 Lee公子 摘自《太傻天书》 Jim:好吧,你就教我怎么打开我自己那个显示器的神奇功能吧。 Taisha:这个很简单,比上一个魔法肯定简单得多。首先你要...
2017年12月31日 Lee公子摘自《故道白云》【越南】一行禅师 著 2017年末看完的最后一本书,一本关于佛陀的传记。本书写得实在太好了,视角独特,语言优美,叙事流畅,佛...
2015年11月11日 李公子 辑 今年机缘巧合,从不同的场合和文章中听到、看到三个故事,引发我对于“我是谁”这个哲学根本问题的深思。 我把它们汇总在一起,跟大家分享。 故事...
2016年2月12日 李公子 辑 【书籍】 《前世今生系列》([美国]布莱恩·魏斯 著) 简述:该系列书籍改变了我的生命观。本书的案例与佛教中的轮回转世观念结合在一起,会对生...
2016年6月11日 李公子 文 于深圳 人的一生中要不断探寻四个方面的答案: 思维的墙壁 信息和观念就像流水,不断从你的脑子里流过,时间长了肯定会形成固有的“河道”,这些观...
2016年7月5日 Lee公子 摘录 《无量之网》是一本在量子维度解释心灵、意识和宇宙相互关联的书,如果读者没有一定的量子物理的世界观,对于本书的内容理解不会太深入。我第一次...
2016年8月13日 Lee公子 于深圳 进入养老行业,会涉猎一些我这个年级的人一般不太会去触及的主题,比如:如何看待衰老和死亡;健康与养生的方法;灵魂、肉体与生命的关系;中...
我也有这样的体会。科学只是针对于物质层面的研究,哲学才是对精神层面的探索。科学也还在不断探索发现,怎么能以为现在被证明的就是全部了呢?科学运用数字、实验、逻辑只能证明可量化的、可见可观察对比的、有规律可循的物质世界,不能被证明的东西不代表就不存在,只能说明科学有局限性,不适用于证明非物质的不可见的个人经验感受。真理不会因为我们能否证明或是否相信而有所变化。… 其实就算能证明又怎样?我们最大的局限不在于科学这个手段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思想认知水平和习性,因为和自己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或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或生活习惯,很多人抗拒改变,害怕面对改变以后的未知及不确定性的恐惧,宁愿选择不相信,逃避接受新事物,逃避探索真相,这样即使科学再发达,对自我逃避、自以为是的人也不起作用… 这是我的一点感受,不过确实,随时接受变化,接受无常,放弃对事物的掌控 真的很不容易做到。
反思“科学”的局限性2016年11月20日 Lee公子 文 于重庆 在所有人大谈“科学”,无科学不信,唯科学至上的时候,似乎很少有人反思过“科学”到底有哪些局限性甚至是弊端。在听信过很多次“科学...
(旧文摘录于2013年3月。 在过去的几年中,反复阅读过5次以上了。现在又重新读了一遍。) 最近对于如何选择自己长期发展的城市非常困扰。重新拿起多年前自己买的《寻找你的幸福城...
李公子 2015年7月25日于深圳 【关于“我是谁”的理解】 我的意识是不是“我”?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那么,我的思考意识,是不是就是“我”?其实有意识还不是真正的...
李公子 2015年7月25日整理于深圳 脑图大纲版本 关于觉性 觉是一直醒着的东西。觉是不动的自己。 觉是一个界面, 眼耳鼻舌身感知不到的。 练习觉,糊涂的时间会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