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河北
  • 120
    我读《撒哈拉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买了本包着透明薄膜的《撒哈拉的故事》。洁白的封面上简单地手绘了一些树,毫无意境。颜控的他实在不应该对这样朴素的图画提起半分兴趣的,但他还是按原价买下了它。...

  • 120
    重读三毛之《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和张爱玲是我听得次数比较多的两位女作家,但是我只涉猎过三毛的书,张爱玲的书我基本没有看过。 之前也买过几本张的小说,像《小团圆》和《倾城之恋》,但是《小团圆》里的文字对我...

  • 120
    《一个女人的史诗》:田苏菲的感情,让我认清了婚姻的一条定律

    “人搀着不走,鬼搀着直转”。 这是田苏菲妈妈对女儿婚姻的评价。 田妈妈是个顶硬气的女人,父亲去世时,田苏菲才13岁,整个家全靠母亲一人支撑,娘俩从未在街坊邻居眼里掉过面儿,而...

  • 120
    严歌苓解说田苏菲:只有执着的人,才会爱的笨拙

    提起严歌苓,不得不提起她的一部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 这部小说是2004年严歌苓出使非洲时的作品,2006在国内出版。小说以严歌苓父母为原型的创作,她的母亲曾是一名话剧...

  • 120
    一杯寡淡的苦咖啡——村上春树《且听风吟》|2019读#34

    对我来说,村上春树是个谜。 村上春树不同阶段的作品风格差异巨大,不同译者的翻译的作品同样风格差异巨大。 这本《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出道作,也许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2019...

  • 白先勇小说评介|《游园惊梦》:一曲伤春的咏叹

    文/王栩 (作品:《游园惊梦》,白先勇 著,收录于《台北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钱夫人一直都没舍得穿的墨绿杭绸,裁成了旗袍竟是显旧。“难道真的是料子旧了?...

  • 《济南的冬天》

    在这篇文章里、老舍用了一个词“暖和而安适的睡着"很能体现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老舍在这篇文章里、运用了还几个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句。这个比喻句写得非常好,“一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

  • 《哦,香雪》

    文中香雪,走了30里的山路,用40个鸡蛋换来一个她向往已久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在那一 分钟里的心理活动,火车对于从未出过大山的女孩子们就是...

  • 《祝福》

    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礼法的迫害。蹂躏下牺牲的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形象一祥林嫂。祥林嫂一生非常悲惨:二十六七岁就成了寡妇,给“四叔”当女工,后来又被强行嫁给贺老六,...

  • 《再别康桥》

    这首诗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和珍视。读着这首诗我仿佛也能想像当我再次来到自己深深眷恋着的地方而又不得不和它说再见时心中那忧郁难忘的苦闷和伤感。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

  • 《大堰河我的母亲》

    这首诗是他在监狱里写给他的养母一大堰河的赞诵诗。艾青虽然不是他养母的亲儿子,但养母把他当做亲儿子一样对待。他非常爱他的养母。而他的养母死的那一天,他却不在她的身旁,对此很悲伤...

  • 《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

  • 《纪念刘和珍君》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深刻而枯燥的哲理用诗意般的文字和盘托出,轻易地渗入了读者的心房,既高度讴歌了牺牲者的勇毅,驱散了无数生者的怯弱更藐...

  • 教材感知——史铁生《我与地坛》

    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 -...

  • 教材感知——《囚绿记》

    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窗前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全文将“绿”拟人化,写出了常春藤的“绿”的朝气、执着、向阳的精神及其坚贞不屈的...

  • 感知教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这是一位壮志凌云的诗人眼中的秋色图。独上高楼,原是心胸一爽之事,但国事多忧常在心头,于是愁恨便不能放下。他的愁恨气派不凡,"落日楼头,断鸿...

  • 感知教材——《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不长,写得很平朴,却以情动人,感人至深。 作者对父亲的关爱十分感激,情抑于中,诉之于笔,让人感同身受。文章以情动人,父子深厚的感...

  • 教材感知《荷塘月色》

    朱自清先生先交代了事情的背景,之后写从他家通向荷塘的小路,在这一段,他表面在写小路,但他在段末引出了月光,又将月光下的小路,与没有月光的小路形成鲜明对比,明确的告诉读者,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