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九班 李佳怡
《谏逐客书》读后感
近来学习了《谏逐客书》这篇古文中的驳论文,颇有感触。全文紧紧抓住秦王企图统一天下这一最大的欲望进行剖析,陈述利 害,论证切中腆理,论据无懈可击,使得骄横一世的秦王收回成命。李斯在当时这一上书改变了历史进程,但也因此又为秦朝添上一笔历史的败笔。
李斯相秦,用他的“鬼点子”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第一,比如统一文字,秦国小篆成为国家通用文字,再比如焚书坑儒,烧掉除医、工之外一切书籍,杀光天下儒生。应该这样看,始皇帝的千古功绩,有一半得算到李斯的头上;同样,嬴政的万世骂名,也有一半是这位相爷出的坏主意所招来的。而这样一位风云人物,最后却被“腰斩于市”,所以,李斯这个人身上很有故事性、戏剧性,历来是人们谈论的热点人物。
李斯紧扣 “ 纳客有利于 统一天下 , 逐客可能导致亡 国” 这一秦王最关注的间题来展开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运用到许多论证手法,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同时在论证过程中有不乏枯燥,生动有趣,在于他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作者用泰山、大河、大海比君王 ,以土壤、细流比喻百姓。五岳之尊的泰山是细小的土壤堆积而成汹涌澎湃的河海是涓涓细流汇集成势。以此说明做君王的,不可拒绝广大老百姓,才能昭明他的功德,遣词成句中运用铺陈、排比、对偶、反谙等修辞手法,采用了“ 翠凤之旗”、“明月之珠”、“夜光之璧”、“ 江南金锡”、 “西蜀丹青”等文采斐然、富有美感的词语,无比生动鲜明,令人目不暇接,百读不厌。
李斯这篇上书在说理中极富有说话的技巧,同时又蕴含着艺术价值,是点缀在历史长河中的宝珠,全文论点明确、论据充足,采用由远及近、自轻到重、层层推进、步步升级的论证方法,又是一篇驳论文的经典之作。
9班作业(5.14)写《谏逐客书》读后感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5月15日下午5点前,以回帖评论形式提交作业,读后感格式要求:包含读后感标题、班级、姓名。 提交前请大家认真检查标点符号,检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