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感悟到“有得必有失”的真谛了:你失去的东西,必然会以另外一种形式获得回报。就比如我们付出了劳动,得到的不一定就是跟劳动有关的收获,而是其他领域的收获,可以是报酬、可以是...
我最近感悟到“有得必有失”的真谛了:你失去的东西,必然会以另外一种形式获得回报。就比如我们付出了劳动,得到的不一定就是跟劳动有关的收获,而是其他领域的收获,可以是报酬、可以是...
“宣言”的定义是:“正式表述你想采取某个行动或是某个立场的意愿。” 就意义来说,提出宣言也是正式的,它是把能量投入宇宙、穿透你身体的一个正式声明。 从这个定义而来的另一个词—...
《了凡四训》结合现实生活,提出了几条改变命运、让人生越来越好的具体措施,直到今天,仍然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 第一,与人为善; 第二,...
护持正法。这实际上给我们指出了推进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针。当前社会的文化现象比较复杂,各种价值观、各种观点纷繁杂芜,这个时候很需要我们有很强的辨别力。有的时候,很多引人走向邪...
教育最终极的意义,绝不是用分数评价人,而是在培养一个人的觉悟,引导、启发受教育者成为自觉的人,成为自己把握自己、自己成全自己、自己实现自己的人。教育不是让人形成对外部力量的依...
无非是超越“小我”而能够为大众服务的境界。一个人真正做到“无我”,才能更好地做到“利他”。大家看历代的圣贤,看所有民族推崇的伟大英雄和智者,无不是超越自己的利益而为大众打拼。...
用我们今天的话语体系来说,所谓的自私,就是只想着自己,什么都是为了自己,看任何问题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人在德行上必然是自私自利,如果做官,必然是以权谋私;经商,必然是缺斤少...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楚,当然不是!客观地说,人性之中有自私的因素,但绝不能简单地把人性理解为自私。这对于当代人而言,有点不好埋解。因为,很多人看来,自私不是很正常嘛,而且西方的...
须知一切的智慧,都和“修静”有关。人生务必有修持定力的意识。王阳明一生特别注意修静,把打坐修静视为一生的必修课。他时时注意“息思虑”,放下妄心,让自己静下来,这对开发智慧、培...
佛法修行的落脚点是心行,即观念和心态的调整。当我们的观念依据正法完成调整,那么在身语意的行为上就会一直。反之,知行不合一的问题,是因为正见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观念、心态,进而成为生命的品质。
青山何处不道场,修行未必在山林。懂得这个道理,就一定树立在生活中修养自己的自觉。很多人工作就是工作而已,说得直白一点,不过是把工作视为谋生的工具而已,这是对自己人生不负责的做...
一个人的定力和真功夫,不是表现在嘴皮上,也不是与世隔绝的状态里,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定力和智慧。当别人批评自己的时候,能够闻过则喜,或者至少听得进去,海纳百川;遇到别人的误...
王阳明不仅强调了真知一定体现在行上,真行才能出真知,而且更深 刻地指出,正是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人生的修行才能落在实处。 我们常说“修行”,到底如何才是“修行”?其实,“...
3月份,把抖音卸载了,5月份把微信读书卸载了,是想让自己做重要的事情。 这个人是一个不够自律的人。3月份读了6本书,4月份读了16本书,有一些是纸质的书,有一些是微信读书里面...
王阳明在知行问题上,非常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点“知行合一”。在给弟子讲授知行合一的时候,他经常强调,要在“事上磨练”,在实践中求知。当有人问及什么是知行合一的时候,王阳明回答:...
今天都11号了,一直都在为这一个月的阅读书单发愁,与其发愁,不如马上行动。 一早就列出了阅读清单,清单列出来后,心中一下子就敞亮了,感觉人也轻松了。 有了方向,目标,做起事来...
我们发现人生的很多烦恼和痛苦,都不简单是因为外物所引起,而是自己的心绪扰动在外部的投射而已。自己过于贪恋女色导致大祸临头,反而说女人红颜祸水;自己的贪财枉法,反而说官场害人不...
我们常说要修成“圣人”,这大概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可是圣人的境界究竟是什么?王阳明经过自己的修证,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圣人就是把附着在良知上的污染全去掉了的状态,就是...
1、文章、视频的广告收入。 不论是写个人公众号,还是在平台发文章,做视频等,积累到一定的粉丝,就可以获得广告收入。但如果你对这个没有兴趣,只是为了赚钱的话,是做不久的,这个需...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在这里人人平等,无论什么身份,都要接受这个终点。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为我们如何看待死亡提供了智慧。人这一生,面对不可把握、不可捉摸的事情,不要浪费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