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辽宁
  • 我是来自河南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的孩子,17年高考考到了一所985。我们一个村也就出了我一个。对于高考,我有切身的感受和理解。对于有钱人讲,高考就是虐待。因为他们有资本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真正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对于我们农村人而言,高考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在上高中的时候,我们老师告诉我们高考是个指挥棒。高考往哪里指挥,我们的教育就往哪里做。当时的我也很反感这种应试教育。但是到了大学我才发现。原来真的能上来要大学的都是城里的孩子。因为城里人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有百分九十五以上的学生,都是城里的孩子。而像我这样的,我们一个县也就出了100人左右。而我们县有一百多万人,考生总数一万多。
    这就是教育质量的差距。
    现在我很感谢高考。这是因为它,我成为大学里面的百分之五的人。
    在文中提到,河北隐藏在雾霾当中。但是至少他们还知道自己的pm2.5会突破了一千。
    但是在我们那个贫困的地区,尽管我们没有工业。我们的雾霾还是非常严重。我们的教学楼格局是四合院,我站在这边看不到那边。而我们,不知道pm2.5是多少。原来在电视上我经常看到北京的雾霾多么严重。现在我在北京,几乎没有见过雾霾。
    我不知道中国的教育改革会走向何方。我想知道的事,在未来,在真正实行高素质教育的时候,农村人还能否走向上层,贫困的人能否承担起高素质教育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压力。
    我很乐于见到中国教育的改革。但是我更加关心,在这个社会阶层分明的社会,在这个进行高素质教育呼声越来越高的社会(发出这种呼声的基本上都是曾经经历高考的人,如今他们是社会上的中层及以上的),下层的孩子们,想要到达上层,该会怎样呢。
    或许你会说,完全可以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帮持上学啊。但是他们能够接受到高素质的教育吗?
    我在上大学期间,接触到很多城里的孩子。我发现他们真的非常优秀。即使在这个残酷的高考压力之下。他们通晓很多方面,而我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接触的机会。
    教育是国家最大的事情。没有一个国家不是依靠教育立国的。
    改革开放提出的口号是,让先富带动后富。但是我们看到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其实国家在积极地进行脱贫,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脱贫工作中最难的,不是脱贫,而是思想脱贫。而思想的贫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济的贫困。金钱,不仅限制了他们想象力,更限制了他们的视野。
    而如今,在高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响的情况下,中国教育该走向何方呢?我不知道。
    尽管现在我不再为高考,而头疼。但是我一直在关注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因为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改变人生。
    贫穷,造成教育的落后,教育的落后,造就了贫穷。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循环之后的最终结果则是社会阶层越来越固化。
    所以,现在我感觉很庆幸,因为高考。
    再穷不能穷孩子,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而体现在现在这个社会则是,再穷不能穷教育。但是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下层的人即使再努力,他们真的能够承担起教育吗?
    朱门多才干,寒窗鲜贵子。

  • 2.1.6 先秦的货币

    6. 先秦的货币 《汉书·食货志》大体可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写的是经济制度的变迁,而下卷则是从先秦到王莽货币的演变。因此我们可以勉强地说班固如果是个穿越者,那么他肯定是学金融学...

  • @墨笔前尘 禅让其实逻辑上也说得通,只是不知道这是多大单位政权的事情。如果一定有唐虞夏,应该领地也不会大。 偏偏近代解释成各种军事联盟集团,这就不好往里套了。

    我以我心观历史:传说中的五帝——所谓禅让制

    相信每一个研究过五帝的人都看过《史记•五帝本纪》,我也不例外。因为似乎司马迁大大给了很规范的解释,直到我真的去看了。 五帝的血脉传承 如上图所示: 司马迁认为五帝应该是:黄帝...

  • 竹书纪年就别引了。他那段真的不是纪年体,后人篡入的不用怀疑,就像天象记载出现十二次一样。 因为焚书焚的比较彻底,司马迁能抄到的材料多数我们现在都能看到。 这一段直接来源是大戴礼五帝德和尧典。五帝德在儒家属于传记,尧典的成书年代又不好定,这是两个文献体系,司马迁拧到一块构造大一统史观,司马迁同样有很多抄错的地方,不好根据他来进行发挥的。

    我以我心观历史:传说中的五帝——所谓禅让制

    相信每一个研究过五帝的人都看过《史记•五帝本纪》,我也不例外。因为似乎司马迁大大给了很规范的解释,直到我真的去看了。 五帝的血脉传承 如上图所示: 司马迁认为五帝应该是:黄帝...

  • 放浪形骸裸奔服用五石散不等于接近自然。士族都这么玩,国家就完犊子了

    《中国哲学简史》(18) 新道家对“风流”的理解

    在《庄子注》中,向秀与郭象对于具有超越事物差别之心,“弃彼任我”而生的人,做出了理论的解释。这种人的品格,正是中国的人叫做“风流”的本质。 风流是什么意思?它是最难琢磨的名词...

  • @繁花落尽洒一地流年 对啊。我也很费解。后来想想 毕竟老爷们还要靠他们建设祖国

    考完研,过了糟践的一年

    -1- 前两天,“押题事件”被闹得沸沸扬扬,我没有参加考研,无法做出评判,但考研有多苦、有多累,真的只有考研狗才知道。 昨晚和一些考研的同学聊了很久,我问他们,“这一年里,有...

  • 我考数三,自己现在一看到泄题俩字,就觉得很恼火,一点也觉得不甘心,拼死拼活的努力一年,不及别人一个视频,我恼火的不是泄题事件,而是教育部说竟然没有发生泄题事件,我真想问问那一群人,都把考研的学生看成傻子了吗?

  • @梁知夏 加了个油。 每天早上起来就是打开看下更没更

    岑彭

    远处是默然如明镜的洛水,近处是疾如风,徐如林的数万汉军。 正值清晨,薄雾正在迅速消散,朝阳的金光散落在身披重甲,整然有序的汉军身上,看得城楼上的朱鲔心惊胆战。

  • 写得好😁

    岑彭

    远处是默然如明镜的洛水,近处是疾如风,徐如林的数万汉军。 正值清晨,薄雾正在迅速消散,朝阳的金光散落在身披重甲,整然有序的汉军身上,看得城楼上的朱鲔心惊胆战。

  • 岑彭

    远处是默然如明镜的洛水,近处是疾如风,徐如林的数万汉军。 正值清晨,薄雾正在迅速消散,朝阳的金光散落在身披重甲,整然有序的汉军身上,看得城楼上的朱鲔心惊胆战。

  • 洛阳不算关中吧

    公元25年

    公元25年是非常热闹的一年,这一年先后出现了四位皇帝。 远在巴蜀的公孙述趁着中原各方势力大打出手,不显山不露水的控制了整个巴蜀之地。而且自古以来巴蜀就是人杰地灵,产物丰盛,再...

  • 120
    【唐诗成语84】项斯、杨敬之之“逢人说项”:为你点个赞,双双把名传

    【成语】逢人说项 【释义】项:指唐朝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 【出处】唐·杨敬之《赠项斯》:“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杨敬之,一...

  • 120
    八卦左传(33)公孙敖轶事

    ————简书佐撰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公孙敖是庆父的儿子。庆父虽然最终被迫自尽(八卦戳这里),但他的后代并没有受到株连。 从今人的眼里看,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但在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