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上海
  • 2017-06-20

    最近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看电影的时候超级不专心啊啊啊啊啊啊,这样下去可不行。 规定自己:每看一部片子跟书都要做笔记。 今天看的是刁亦男的《夜车》。 貌似两年前看的《白日焰火》,...

  • 事出有因

    事出皆有因,实在不必感到意外。我母上,一个有诸多缺点的女人,比如唠叨(还是那种开启屏蔽模式听不到别人说什么的唠叨)、讲话大声、急躁,这些缺点经年累月的都一个不落的传染给了我,...

  • 阐释能力

    今天听了叶锦添在和集的讲座。一个感想是,那些艺术家们,肯定是对世界有很多想法(其实普通人也都有啊),不过,有想法是一回事,表达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能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是最高...

  • “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芜下去,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余华说写作的捷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写”。想想大学这四年,丢失了自己从初中开始养成的写日记的习惯,前两天从书上看到说,写日记就是去感受生活中细微的东西,去体验情绪的变化的最简...

  • “长大了以后都不会一起玩的”

    小时候自我感觉是个很重感情的人,朋友说什么都义不容辞,朋友说的话总是很放心上,但是很难听进任何父母说的话,尤其是很爱在友谊方面泼我冷水的我妈。每次我妈说:“不要以为你跟她们现...

  • 降临

    看了降临,某友邻说这片唯美而忧伤,几句儿童的呓语+碎片化的场景并不能让我感受到唯美跟忧伤,只感觉是对时间非线性这一老梗的略平庸的处理方式。看到有人说这是科幻外表下文艺片,的确...

  • 北鸢

    以前很讨厌那种带古风的文笔,觉得特别矫情,特别做作,通常相应内容言之无物,无病呻吟。 前室友,一个热衷于汉服的女孩,后来转去了文学院,写的就是这种东西,据说转院考试作文还得了...

  • 美国往事

    从二十年代的“科玄论战”到三十年代的社会性质讨论,直至四十年代文艺民族形式论战,“启蒙”的位置越缩越小,直至在《讲话》之后彻底丧失地位。“化大众”最终了无声息,“大众化”却如...

  • 古船

    用两个字总结就是——滞重。 首先语言风格,不够利落,磨磨唧唧的,在一些地方很事无巨细,但那种语言却几乎没有什么吸引人读的特质,于是这种写实主义的细致就变成灾难。其次,把时间线...

  •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于佩尔的《阿玛利亚别墅》,没看懂,当时就觉得于佩尔长得一般小身板穿衣服很好看。看了《她》感觉六十多岁的于姨居然没什么变化,倒成了这个年龄层演员的大美人的感觉...

  • 离开家势在必行

    年龄越大,脾气越差了。虽然以前在家人面前脾气也不好,现在更是一点点碎碎念都听不进去。我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开始成熟、稳重,反而因为成长面对的压力和挫败变得更加难以忍受大人的唠叨...

  • 翻山

    已经窝在家中两天,觉得有一个世纪那样漫长。这两天一直看电影,看书,在家中闲逛,吃东西。在最压抑的时候,这些事情都是支撑我的动力。 人在面对考试压力的时候,真的就跟翻山一样。山...

  • “who am i”

    这是一场机器人的文艺复兴运动,德洛丽丝、梅芙就是这场文艺复兴的先驱,她们脑子里回荡着神的指引。无数次循环后德洛丽丝坐在自己面前,文艺复兴的中心就是“发现自己”。 但是这场机器...

  • 文艺青年

    今天又看了期圆桌派,聊的是文艺青年。先从伪文青的行为开始扯起,嘲讽了下伪文青的装X行为,然后粗略定义了下什么是真文青。真文青就是一群弱弱的无公害的家伙们。手无缚鸡之力对抗不了...

  • 自责之苦

    催眠大师影片到最后,瑞宁被任小妍“反攻”,揭开那道最深的记忆疤痕。其实就是无法原谅自己。 假如瑞宁知道原谅自己那么艰难,他会选择“没有尽全力”的挽救女友和朋友的生命、拼命自...

  • 天真有邪3

    (接上文)但是,“在反省的海洋里,每一根浮木都是辩证的”, 受害者何尝知道加害者的每一次反省都犹如在海上挣扎?加害者又怎敢要求被理解? 悖德之人仅剩的道德就是保持沉默,最大的...

  • 天真有邪2

    (接上文)无所谓故事情节,我们都陷入“感觉”里。那是在云上的日子,是散步过的绿色会发光的树下的日子,是冬天围巾下柔软的日子,是洗好的干净衣服里清洁味道里的日子,是在你喜欢的古...

  • 天真有邪

    “好想知道这个世界会有什么人,愿意把第一支枪送给未经污染的灵魂。” 第一次看见你,你就在笑。不懂傻乐什么。 你背对我,在弹着吉他。我看到门没有关直接走进去,说:“你好,请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