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是残酷和哀愁的,然而,它也能使一些注定只会过着乏味且无足重轻的一生的人,收获其梦想中的所有成就,虽然这种概率极小,却极其诱人…… 1917年7月21日 艾尔弗雷德·波拉德...
这段关于一个普通的英军士兵势单力薄却奋起反击大批德国部队,以少胜多以小博大的描写,非常生动有力。 1917年4月29日 艾尔弗雷德·波拉德在加夫雷阻止德军的攻击 “波拉德可不...
当曾经叱诧风云的奥匈帝国骑兵团撞到了机枪和大炮,再训练有素的骑兵和再华美的制服都会瞬间变成炮灰,这一系列让人又爱又恨的取代关系看起来永远是那么的熟悉…… 1917年4月某天 ...
不亲临战争,不能体会战争带给我们的种种;但即使身在战争年代,身为单体个人,我们会受制于不同的场景、环境、所承担的角色等等这些的限制,而只能看到战争的不同侧面,没有人能够观察到...
这段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哲学问题,现在看起来依然那么富有哲理。 1916年10月29日 《理查德·施通普夫觉得”黑尔戈兰“号上的生活单调乏味》 “我们在和平时期的生活真的有那么美...
卡夫卡那个时候还不是一个知名作家,他只是一名奥匈帝国的社保局职员,也是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高级知识分子。战争爆发那年他31岁,正在为领导不批准自己去前线当兵打仗而苦恼。但是,对...
这场战争在高阶将领眼中代表的是一种意义,在国家的民族主义媒体传声筒眼中是另一种意义,在战场上的指挥官眼中又是另一种意义……然而,在民族主义传声筒的执行者眼中的意义,其实可以是...
从战场上九死一生回来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1916年6月10日 《勒内·阿诺离开凡尔登前线的三二一高地》 “‘坚守’在高阶将领眼中代表的是一种意义,在巴黎的民族主义媒体...
我觉得此时写些什么都是多余的,书中关于战争的那段评述直切我心…… 1916年5月23日 《保罗·莫内利与从十一号山峰撤退的行动》 “莫内利带着士兵从阿尔卑斯山营地撤退,他们陆...
战争的意义是什么?每次攻击背后的目标是什么?当强攻不下的时候,作为领导,最应该做些什么?战斗中的意志力很重要,但究竟是谁的意志力?是士兵的,还是这些长官们的?放到现在的社会,...
从这本《美丽与哀愁》中我才知道,战争中的枪炮不仅仅是用来爆毙敌人,还可以用来在无聊的时候打鸟,或者,只是开枪,但什么都不打…… 1915年10月3日 《温琴佐·达奎拉开了一夜...
1915年5月第二周的某天 《劳拉·德·图尔切诺维奇在苏瓦乌基看见一名战俘找到一片面包》 战场上的枪炮虽然可怕,但却不是战争期间致使军民死亡的唯一原因,饥饿、伤病、意外等造成...
1915年2月28日 《勒内·阿诺在索姆河畔洞察了历史书写的逻辑》 勒内·阿诺是个法国步兵,21岁,在军中只是一个军衔很低的少尉,他平时看到的、接触到的也都是一些极为微小、琐...
这个发生在一百年前的战争,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从一个十二岁德国女学生的讲述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 1914年10月10日 《艾尔芙莉德·库尔在施耐德米尔的一场咖啡聚会上聆听...
厚达694页的《美丽与哀愁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看完了,合上书页的时候,有种坐在电影院里深深沉浸于刚刚演完的剧情迟迟不愿离开的感觉。 书的封面上一小段话揭示了这本书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