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广东
  • 2024-05-09

    相互指责,相互抱怨,相互瞧不上,相互寻求认可。 相互欣赏,相互表达肯定,相互表达爱,相互理解,相互放松。 单向地给出欣赏,给出理解,给出爱,给出照顾。

  • 2024-04-21

    我们已经身在山间,大山的气息也充满了我们的每一个毛孔,让我们心神悸动。我们的血肉躯壳在四周的美景中就像透明的一样,完全融入周遭环境,与山间的空气、树木、溪流、岩石一起,在阳光...

  • 2024-04-20

    课题让我很烦,因为难做,时间又紧,发誓以后绝不再踫,但现在这个还是要做。昨天和自己说:做不完也死不了。不让自己太焦虑。会受到批评,难受一些时候就完了。当然,也再次看到自己是那...

  • 2024-04-19

    今天一个学生的陈述让我意识到:一个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爱的,很渴求妈妈的爱的孩子,极依恋母亲,对其他小孩子产生不出母性的关爱。这学生不喜欢小弟弟,不愿意结婚生孩。她自己在心理上仍...

  • 2024-04-18

    生命线心理活动。每个参与者在白纸上画一条射线,起点标为0,在线上画18个点,代表0到18岁,之后画的点代表十年。先把现在岁数之前的重要事件标在线上,再预想并标明以后的重要事件...

  • 2024-04-15

    “穷”作为一种盔甲,保护了什么呢?“穷”等于“弱小”,期盼得到强者怜悯照顾?“穷”也是一种优越感,如何形成的呢?传播思想的主要是文人,文人若是穷着,容易抬高“穷”而贬低“富”...

  • 2024-04-14

    在治疗恐惧时,最没益处的就是无论如何都试图冷静下来。对于强烈的情绪,解决之道就是要接受它们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是去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和镇定。 所以,悖论干预的前提观点是“存在即...

  • 2024-04-13

    今天一下子就付出1000块钱,真的不符合我一向精打细算的作派。我确实是会这样节俭一段时间后一下子花出一笔大钱,然后又后悔,还有那个500块钱的旅游卡,哎。这两个都是预付款,都...

  • 2024-04-11

    青春期的孩子生病,尤其是心理方面的病,有些是为了转移父母之间的矛盾,有些是因为自己的迷茫困惑,想独立又依恋父母的内心冲突,有些是两者兼有。治疗师能大致估计到原因,但怎么让来访...

  • 2024-04-10

    不要说“你应该知足了,你比一些人已经好多了,你应该感恩”之类的话,这些话的背后是“不配得感,不值得感”。我值得拥有这些,我可以要求得更多,我值得所有人的尊重和喜爱,我自来到人...

  • 2024-04-09

    是的,我被金钱恐惧控制着。金钱恐惧让我有一些仇富心理,让我担心被人看到寒酸而有时充大方、假装不在乎钱。在我的心理内容里,金钱恐惧和自卑相互依存,已分不出先后。还是要抱抱这个金...

  • 2024-04-08

    一个人是怎么养成总是借钱又不还的习惯行为的呢?他开口借的时候总说他以后还,好像忘记了他之前从来没还过钱。我之所以这么不能理解这样的现象,是我道德感、责任感强?他确实是责任感很...

  • 2024-04-07

    当时没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活动,做出了行为,现在做事后分析:一是因为看到房间干净整齐,在我意料之外(原来对这房子的印象就是比较脏和乱的),心里有感谢。二是听她说锁和热水器是她买的...

  • 2024-04-06

    对一个人有很强烈的厌、鄙。以前做过四句功课,有一点作用,但还远远不够。这里面当然掺杂着对自己及另一个人的厌。对自己某方面的厌会让自己改、调整,那个厌没有变。厌什么?愚蠢,穷窘...

  • 2024-04-05

    有一个叫做“想死”的精灵跟上了你。你觉得她是什么样子的。她有什么厉害的地方,有什么弱点。她来了之后,会对你说什么?让你做什么?你有什么变化?生活上,学习上,人际上,有什么变化...

  • 2024-04-04

    如果每个行为都有良善目的,那坚持“不想活,想死”信念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责任”,但这个说法肯定不是“积极赋义”,还有什么说法呢?或者换个角度,“想无痛苦地活着”?...

  • 2024-04-03

    “目的论”要和“积极赋义”同时使用,这两个加起来就叫做“改释”,治疗师要相信来访者的行为都是有良善目的的,但这良善目的不一定被来访者在意识层面知道。治疗师是不是在咨询场景下要...

  • 2024-04-02

    刚才看一篇关于校园欺凌的,一个男生长期各种贬低、捉弄一个女生,并一直认定自己的这些行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理解为什么女生表现出受到极大伤害的样子。女生的父母虽然是爱她的,但...

  • 2024-04-01

    不懂前面写的是不是算入日更挑战里,稍微有一些在意,怨怪平台让我搞错。但写了东西总还是我自己的成果,就得了。刚才看一篇文,说只是阅读是假用功,还应该有“输出”,每天有成果,才是...

  • 2024-03-31

    今天看公众号,有一篇介绍了印度和美国的两个攀岩手的故事,很精彩。这两个攀岩手几乎可以说天生就是来人世间攀岩的。印度那个把攀岩做成了工作,为寺庙工作。美国那个没有被介绍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