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自己活的很拧巴。
从小寄养在舅舅家的时候,知道自己不是那个家的人,所以说话做事一直都小心翼翼。和舅舅他们一起看电视,她们坐在床上,我都是搬个小板凳坐在床角看。偶尔坐在床上,也只坐在床边,不敢在床上翻腾。虽然小心翼翼,竟然也和这种小心翼翼和谐共处了十年。这种小心似乎已经深入骨髓。
外婆去世后我似乎再没有在那里待下去的理由了。听说,当初父母觉得养不起,要把我送人,是她把我留了下来。她走了,我也该回去了。如果外婆没去世,他们会主动过来把我接回家吗?还是别无选择?事已至此?
刚回家的我,不记得上三年级还是四年级了。我的记性特别特别差,这也是很让我头痛的一个问题。短暂的记忆还可以,太久远的事我总是会忘记,除了原生家庭带给我的伤痛记忆,那么久远又绵长。想放下始终放不下。
回到家后的我并没有觉得回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反而更像个无处安放的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不知道跟谁一起玩,虽然有亲姐亲弟,终究没有参与我的童年。不知道该站着还是坐着、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该做什么.......依旧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错了惹“她”不高兴。如果没有记错,我印象中她从来没有主动问候、关心过我。虽然给姐姐弟弟的东西我也有份,但关心的话一句都没有。爸爸对我们三个都是一样的,也会给我关心。但他常年在外工作,只有过年才回家几天,他给的关心也很有限。而她,却让我觉得有些冰冷。
有时候我会怀疑,她有了一个大女儿,一个小儿子了,是不是觉得我挺多余的,没有我会更好,也少了很多生活的压力。
养活三个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孩子多了也不容易端平一碗水。我和姐姐在镇子上的初中读书,姐姐没认真学,初中还没毕业就出去工作了。我在初中的时候成绩稍有起色,在各个老师的鼓励下竟然在学校能排到前20名。虽然学校很一般,能排到年级前20名,在小镇上也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而比我小一岁的弟弟却被花钱找关系送进了县里很好的中学。大概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在心里暗暗跟她较劲,谁说女子不如男,我非要努力争口气给你看看。高中我也还算努力,只是高考还是没有发挥好,我想读大专,但她不允许。大概是也觉得亏欠了我,她花了3000块钱找了个学校让我复读。一年后,我成功考上本科。四年后考上研究生。研究生第一年顺利出国实习。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因为读书有了一些变化,从大的角度上来说。可是生活中的我依然很拧巴。尤其是在家的时候。虽然回家十几年了,但是跟她依旧没有多余的话想说。在跟她的“男女平等”的较量上,看似我赢了。但是实际上,她还是对儿子和另一个女儿更关心。对我的关心她似乎很难说出口,我更是感觉不到。同样的,她以什么样的态度我就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她,说起来挺不孝的。我却又将这种不孝归因于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父母关爱,由此导致感恩的心理缺失。
即使有再多不满也都憋在心里,不让任何人知道。不喜欢不幸福的自己被别人发现,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被别人可怜同情。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狠狠的锁起来,封闭起来,不让人发现。以为这样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阳光开朗的自己,就会愿意和自己相处,实际上孤独又可怜。
很想问问自己,为什么你活的那么拧巴呢?活着好累、好难。别人的人生也都是这样吗?
狗和鸡的战争突然想到了“鸡犬不宁”这个成语,待在家的半个多月里,我体验了真正的鸡犬不宁。 我很不喜欢家里养狗,每每养的狗都会咬我的鞋子、裤脚,屁颠屁颠跟着我,贴的紧紧地,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