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山东
  • 再读《孔乙己》

    今天再读《孔乙己》, 上学的时候,不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也不知道孔乙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当时,老师说了什么,我早已忘记了。 今天再读《孔乙己》有点原来孔乙己是这样的一个人。 首...

  • 爱上一个男人会怎样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会怎样,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她的散文《一个女人的爱情观》里,为我们作了详尽的描述,今天读来仍觉句句入情入理。 开篇她说:“爱一...

  • 厉害的一零后

    课外活动时间,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和上四年级的一零后学生交流微信表情包,加油是什么,点赞是什么,棒极了、糟透了又是什么,学生从我手机上眉飞色舞地、滔滔不绝地指指点点,完全...

  • 阅读量多少对我真的不重要

    我在《简书》和《新浪博客》、《知乎》等平台写作,纯粹属于对写作的爱好,至于阅读量的多少,我无所谓,也不在乎,也不刻意追求所谓的阅读量,自己近期写的文章阅读量就不高,不是...

  • 又一语言大家

    因酷爱中国书面语言文采绚丽,我比较喜欢台湾的文学大家梁实秋、柏杨、余光中,最近又加上了董桥。 随笔作家伍立杨曾感叹白话文自五四诞生以来,没有人能继承文言文精华,写得有文采,台...

  • 董桥笔下的女人

    以写随笔出名的的作家伍立杨,曾感叹白话文自五四诞生以来,没有人能继承文言文的精华,写得有文采,台湾的董桥是个例外。出于好奇,以68元的天价买了董桥的一本只有16万字的《董桥七...

  • 潮之惑,谁能抵挡?

    人生充满了各种诱惑,大师余秋雨在他的《破惑》中把它分为位、名、财、潮、仇、终极几大类。我觉得个人中毒最深的是潮之惑。 潮就是潮流,什么叫湖流之惑呢?余先生说:“潮流之惑,也可...

  • 《庄子》金句

    [cp]近读《庄子》,感觉书中金句频出,今人也会自叹弗如。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

  • 俏也不争春,终会春来报

    汪俊执导的电视剧《小欢喜》今年夏天让四位70后演员海青、陶虹、黄磊、咏梅又火了一把,其中剧中刘静典雅温婉、端庄沉稳的形象最让我欣赏,赶快搜一下演员,才知道咏梅的是名子。 11...

  • 叶家起名

    堪称写作世家的叶圣陶一家,名子起得可谓起名典范。三个子女分别取名至善、至诚、至美,字平凡立意高又顺口,第三代至善的儿女取名永和、小沫,至诚的儿子取名兆言,第四代兆言的女儿取名...

  • 鲁迅原籍谈

    近读日本作家陈舜臣的《鲁迅原籍轶事》,感觉说的很有道理。他说鲁迅生于绍兴,原籍是湖南道州,这使得鲁迅既有“绍兴爷”的灵活,又有楚地人的刚毅,鲁迅作品就处处闪耀着屈原的影子,但...

  • 色味俱全谁为大

    日本作家陈舜臣在《兰之随想》中谈到中日在赏花侧重点的差异,“日本重点欣赏花色、花形、花姿,而在中国则视花香为最佳,香味才是花的生命。”日本最崇尚的国花樱花,因花期短、味淡并不...

  • 正不压斜

    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是杂牌军打败正规军,土包子战胜名门后的典型例子。日本作家陈舜臣在《项羽和刘邦》中分析了原因。他说项羽是贵族出身,将门之后,但他的狂妄、顽固、独断...

  • 有志不怕年高,无志空有年少

    57岁的我,心理上常感自己老了,饭不敢吃大饱,路总感走大少,常量血压怕升高,总称体重怕发胖,老年标配就差打太极了。 头一段时间国足选帅,意大利人里皮又续任,想一想,人家71岁...

  • 心归何处

    星云大师12岁出家,弘扬佛法80载,世界各地创办道场、美术馆、出版社、图术馆、书局、学校不计其数,其著述2000余万言。今有幸读了他的《舍得》一书,看看书中他对心归何处的论述...

  • 尝鲜新茅盾文学奖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五部作品获奖。奔着名气买一本先尝尝鲜。看了简介,舍弃前四名却下单得票最少的一本。老作家梁晓声、徐怀中早就读过其作品,徐则臣的《北上》写河流,陈彦的《主角...

  • “没空”不是不读书的理由

    先是病休,接着放暑假,闲赋在家,图书馆借一本48万字古典小说。50天过去,只看了一半。阅读效率之低,可以找到许多理由,看孩子,做饭,做家务,加上半文言的文字障碍……想有一个圆...

  • 由选国花想到的

    牡丹、梅花、菊花……谁更有资格当中国国花,吵了一千多年,至今尚无定论。牡丹说,正方认为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反方说它世俗功利,艳俗娇气,且分布不广;梅花说,正方说它傲雪斗霜,...

  • 凡事皆有度

    成语“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恰到好处”说的就是做事要讲究一个“度”,不要走极端。对名利,别轻视如粪土,也别崇拜如神明;对老婆,别平淡如清水,也别浓粘似胶漆;对子女,别太放任也别...

  • 你会使用你的眼睛吗?

    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你会使用它吗?未必。海伦·凯勒在《给我三天光明》中说,同人的听觉、触觉、嗅觉相比,视觉能带给人最大的愉快。但很多人不会使用自己的眼睛,他们只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