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海南
  • 120
    《妈妈的心灵课》74

    1.断奶意味着妈妈已经给了宝宝不少好东西,而她也是等到孩子表现出准备好接受断奶的迹象后才断奶的,而且她甘愿承受着孩子被激起的愤怒反应,坚持完成了这项任务。当孩子从家庭养育进入...

  • 120
    《妈妈的心灵课》73

    1.在二到五岁或七岁的年纪,孩子刚刚开始形成了完整的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讲,这个年纪的小男孩儿和小女孩,还在学着去感知外部现实,试着去理解妈妈也有她自己的生活,而且妈妈不能真...

  • 120
    《妈妈的心灵课》72

    1.在二到五岁或七岁的年纪,每个正常孩子都会经历最为强烈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源自于强有力的本能倾向性,这些倾向大大充实了孩子的情感和人际关系。这个年龄段的本能,在性质上已经不...

  • 120
    《妈妈的心灵课》71

    1.上幼儿园的这几年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在这期间,孩子要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和某些时候,二到五岁的孩子能达到近似于青春期的成熟度,而同时,在另一些方...

  • 120
    《妈妈的心灵课》70

    1.妈妈并不需要对自己的养育工作有太多智理层面的理解,因为她对自己宝宝的生物学定向适应性,使她在根本上就适合做这项工作。 2.年轻的幼儿园老师并没有在生物性上定向适应于某个孩...

  • 120
    《妈妈的心灵课》69

    1.婴儿期和童年期不仅打下了心理健康的基础,而且打下了最终成熟的基础,让个体能以成年人的状态,既认同社会,又不失去自我的重要感。 2.父母需要的只是一些提示和启发,帮他们了解...

  • 120
    《妈妈的心灵课》68

    1.婴儿需要妈妈每天都能幸存下来,而且能整合多种多样的情感、感觉、兴奋、愤怒、悲伤等,这些将会构建起婴儿的生命,但是婴儿暂时还不能掌控它们。 2.通过用身体照顾的方式表达爱,...

  • 120
    《妈妈的心灵课》67

    1.孩子个人成长所必需的条件,本身不可能是静态、僵化和一成不变的,它们在性质和数量上,要随着婴儿或儿童的年龄以及发展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2.发展良好的四岁孩子有个需要,就是认...

  • 120
    《妈妈的心灵课》66

    1.妈妈是养育自己孩子的专家,要是她没被权威的声音吓倒,她就会发现自己最清楚照顾孩子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2.幼儿园在某些方面补充和延伸了好家庭的功能,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之...

  • 120
    《妈妈的心灵课》65

    1.当妈妈或是其他婴儿依赖的人离开时,婴儿不会有什么立刻的变化,这要归功于婴儿心里还有个内部版本的妈妈,可以在心里活跃一小段时间。要是妈妈离开的这段时间超过了一定限度,其内部...

  • 120
    《妈妈的心灵课》64

    1.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健康婴儿,都是一开始先创造出了主观性妈妈,然后才一点一点变得能客观感知到真实的妈妈。这个痛苦的过程就叫做幻灭,而且我们完全没必要主动去幻灭一个幼小的孩子;...

  • 120
    《妈妈的心灵课》63

    1.从不成熟的婴儿成长为成熟的孩子,婴儿和孩子都需要相对稳定的养育环境。 2.治疗中,疗愈的发生在于能使病人的情感发展从停滞的地方继续前进,而为了接近那个发展的停滞点,病人就...

  • 120
    《妈妈的心灵课》62

    1.在每个成年婴儿观察者心理,都留存着他自己在婴儿期和童年期的全部记忆,包括幻想性和现实性的记忆,小时候那都是很宝贵的东西。长大后,许多事情虽然忘掉了,但是它们并没有消失。 ...

  • 120
    《妈妈的心灵课》61

    1.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因为游戏需要其他孩子们加入到预先设定好的角色中,你家孩子才开始接受别的小朋友,而别的孩子也是独立存在的个人。 2.游戏提供了一中组织形式,让情感性关系...

  • 120
    《妈妈的心灵课》60

    1.游戏不仅仅是开心,更是处理焦虑。我们容易理解孩子们为了开心而玩游戏,却很难理解玩游戏也是在掌控焦虑,或掌控想法和冲动,因为有些想法和冲动不加控制的话,它们也会引发焦虑。 ...

  • 120
    《妈妈的心灵课》59

    1.孩子重视的是可以在熟悉的环境里表达恨意或攻击性冲动,而环境(爸爸妈妈)又不会以恨意和暴力来报复孩子,从孩子的感受来说,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可以容忍他用可以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

  • 120
    《妈妈的心灵课》58

    1.一个好妈妈一开始愿意尽可能去适应宝宝的需要,允许宝宝的冲动掌控局面,也安于耐心等待宝宝的宽容性随着时间自己发展出来。 2.抚养双胞胎最大的难题,在于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应他们...

  • 120
    《妈妈的心灵课》57

    1.父母最好是只要一两个孩子,然后尽力养好他们,而不要毫无节制的生一堆孩子,却没有力气和稳定的情绪去对待他们。如果家里只能要一个孩子,那么切记,可以邀请朋友们的孩子来家里玩,...

  • 120
    《妈妈的心灵课》56

    1.在一个大家庭里,孩子们有机会在彼此面前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这就为他们以后进入更大的群体,融入这个世界做好了准备。 2.独生子女,尤其是连表兄弟都没几个的孩子,长大后就很难...

  • 120
    《妈妈的心灵课》55

    1. 这个独特的幻灭过程有个特殊的部分,即孩子发现了即刻冲动所带来的乐趣。可是,孩子要想长大,加入其他人组成的群体,就不得不放弃大部分这种即刻满足的自发性乐趣。然而,起初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