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清楚了来龙去脉,就会明白修行并非难事。大家别以为修行难如登天。事实上并不难,修行是极为简单而平常的事。
修行仅仅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习什么呢?学习自己,学习称之为“自己”的名与色(身与心)而已。多多学习自己的身与心。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有一天洞见真相。
我们学习就是为了正确地明白。
身究竟是怎样的?我们通过学习身,看见它的实相。心究竟是如何的?我们通过学习心,看见心的真相。
我们要照见身心的实相,而不是要去改造它们。绝大多数人只要一想到修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身体、打压心。原本应该如实地观察,结果一开始就改造身体、打压心。比如一想到经行,就开始摆姿势,对吗?一定要认真地走,要
按这个姿势或是那个节拍去走。等到改造身体完毕,手放得规规矩矩的,接下来就是打压心,一定要一丝不苟。
等到身与心都变得严肃而拘谨之后才开始修行,这属于干扰身与心(名与色)。
因为身体经过了改造,所以无法再如实照见身;心也经过了装饰,所以无法如实照见心。
一切看起来都静如止水。
假如我们看到的是赝品,怎么可能看到其真相呢?
修行不是为了获得好、快乐与宁静。修行是为了看见一切都无法永恒,一切即生即灭,一切都无法控制。我们需要洞见这一真相。
能够照见真相,随之而来的是:心将松开对名与色(身与心)的执取。
要训练心成为观者,而非刻意把观者剥离出來,也非刻意推开所缘。
透过及时知道心的跑动,让心与所缘自行分离。如果及时知道心的跑动,它们将自行分离,心刚好成为知者,觉醒者,喜悦者。
如果刻意分离,故意推开所缘或是将心抽离出来,这样的心是僵硬的。而僵硬的心无法开发智慧,只会一直僵硬和迟钝,
那就太紧了。
修行的原则是:有觉性,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照见身心的实相。
依赖觉性,及时知道迷失于满意与不满意的心:看见漂亮的美女,心喜欢,知道喜欢;看见疯狗跑过来,心害怕,知道害怕。一成为 “修行人”后,看见美女,心生起贪欲,随之满意生起,这时如果想:修行人怎能有贪欲?就讨厌贪欲,希
望它消失,这就是没有保持中立。因此,要及时地进一步去知道。
第一步,及时知道感觉---及时知道在心中生起的现象或状态
第二步,及时知道心对于那些现象或状态的反应。比如,快乐生起,心对之满意,要及时知道“满意”;痛苦生起,心对之不满意,也要及时知道 “不满意”。对此满意,对彼不满意等情形,都要及时知道。贪欲生起,心对之不满意,要知道“不满意”;真善美生起,心对之满意,也要知道 “满意”。
持续觉知下去,最后心会安住且中立。一旦安住且中立,心就不再进去干扰对治了。
所有的境界来了就走,心只是观者,不被裹挟进去。最终,心完全如其本来地看待一切境界。一切来了就走,心并不去干扰,继而便会看见一切境界都呈现三法印--- 此即是实相。
以上。
通过练习仔细体会隆波的开示,发现隆波讲得是如此的细腻,很多东西隆波反复讲反复讲是有道理的。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听音频的开示,里面的很多东西也都有讲过,当时会觉得:嗯,我懂。但是现在再来看书,却是另一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