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组织:
有鲜明的组织架构,绩效目标的设定,目前大部分的公司所采用的模式
橙色组织的阴暗面
创新也疯狂
虽然人类多数需求已被满足,但商业依旧试图创造更多需求。这种基于虚造需求的经济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到了一个为了增长而增长的阶段,这种状况在医学上意味着癌症的爆发。
仅以金钱和社会认可来衡量成功
中年危机是橙色组织生活的典型病症。
多元--绿色范式:
对人们的感受高度敏感,坚信所有观点平等受到尊重,寻求公平、平等、和谐、社群、合作与共识。
欣赏自下而上的流程,收集所有人的看法,同时试图将相反的观点统合成最终的共识。
它的立场是高尚的,并以慷慨、同理与关怀之心对待他人。它坚持认为鉴于世界上存在持续的不平等、贫穷及歧视,除了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职业生涯与成功,人生还有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去追求。
这个阶段也有自相矛盾之处。它坚持认为所有观点都该被平等对待,然而当他人滥用了它的宽容以提出无法容忍的想法时,它就卡壳了。
绿色组织:
以“家庭”式关怀运作,理性主义,企业的社会价值,不只对股东负责,而且关怀员工、供应商、用户等。美国西南航空为典型。
不是说高阶的组织就一定比低阶的好,每个组织处于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
什么决定了组织的运作阶段?答案是该组织的领导人所处的个人发展阶段。
青色组织:
要么生活在恐惧与匮乏中,要么生活在富足和信任中。在进化-青色阶段,减少了自己控制人和事的心理需求。
制定决策的衡量标准由外部转移到内部。关注内在的正当性,有能力不去绞尽脑汁权衡所有结果,而作出看似有风险实则与内心信念有共鸣的决定。青色阶段我们激发了一些灵魂问题,探究我是谁及人生的目的等问题。终极目的:表达真实的自己,尊重自己的天赋和使命。朝着本质不断发展。
实际案例:
博客网组织。护士平台
从具体的工作而非预设的职位出发可以产生强大的流动性和适应性。人们可以很容易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不需要经过任命、提拔和工资谈判等繁复而政治化的程序。
橙色世界观中,人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获得下一次提拔和一个更大的头衔。
大部分青色组织没有头衔。
学校自主管理组织案例:德国ESBZ
1、学生自主管理,基本科目语文数学科学取消正式讲授,将科目划分为不同模块,每个模块的理论、练习和测试引发出来,学生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可以自学或组成兴趣小组学习,遇到不懂的可以问同学,同学帮不上忙的才会问老师。高中低年纪混班,高年级可以教低年级的学生。学生的社会背景多样化。
2、每名学生都有笔记本记录学习成果。学校对每一名学生的成绩都有明确期望。每周五孩子和导师进行一对一谈话。讨论本周进步、遇到的问题和下一周计划。以及情感或关系话题。学生在和导师谈话中确立半年的三个目标。
3、基本科目的自学时间是早晨前2个小时。其余时间用于贴近实际生活的个人或集体项目。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寻找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事情、制定高远目标,敢于失败等等
4、“责任”课,找到既能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有能学到东西的活动。孩子们体味到采取主动、被需要的感受
5、“挑战”课,发掘自身潜力。
6、参加高考的学生。一起设计课程,符合之前的原则同时又能帮助大家备考
教师自主管理,无需校长批准几乎可以做所有决定。
“人们可以拥有不同程度的权力,同时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很有权威。”
把组织比作机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无法理解这个悖论
把组织比作大自然--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就能理解。相互连接的有机体不需要干涉和控制,也能欣欣向荣。
进化型组织:不是让每个人都平等,而是让所有员工成为最强和最健康的自己。
办公室带上小狗或婴儿,充满人性和爱的那一面的显露
完全呈现自己是有风险的,如果我们需要与其他人分享自己深层的个性、天赋、渴求和担忧,我们就需要一个安全的空间。
读后感受:
对组织的各种认识加深,其实本质上还是个人认知与你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你向往青色组织的状态,比如个人的完整性,个人价值的实现,无层级、在时间、绩效评估、入职、离职、会议等方面其实是更加人性化。其实是将人当作独特的个人,而不是随时可替代的机器零部件。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大大小小组织都经历过,国内公司大部分采用的还是橙色组织的模式,这个一方面看似是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上层领导者不需要在组织架构上花费太多心思,而可以将更多重心投入组织目标与业绩。另外,这个与中国国情比较相符,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自上而下式的,那么在工作上是这样的组织架构就很自然而然的接受了,同时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橙色架构下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但随着“打工人”、“内卷”等现象等越来越如初,在未来的某个阶段,改革就很有必要了。
于我目前所处的组织,给到了一些启发:
理解了一些现象:
比如说为什么之前在工作岗位上会有一种分离感,工作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虚假的安全感解释等。
比如主动性的一些丧失,框架结构的一些固化思维等。
比如为什么想到市面上的工作就失去希望,步入黑暗的狭窄巷子里,并且无法脱身,那种沉重感和无力感,其实和权力等级的组织架构、大环境息息相关。
以及在钢筋水泥森林里体味到的更深刻的与人的本我及自然的分离。看到书里面写到青色型组织会进行冥想、瑜伽、静默,和大自然更近等观念,和我内心一直向往的环境其实不谋而合。
所以看到国内城市拔地而起的写字楼,让人感受到蛮大的压力,所以为什么有“考公热”,还是反应了大家寻求一种安定感。
市场大环境下,大厂裁员、毕业生就业难、疫情、战争、经济下行等等,再加上高房价、高强度的工作,没有归属感,让这种安定感更加缺失,人们如果在自己所工作的环境、生活的环境中缺乏安定感,那么心一定是漂浮不定的。这几年我的这种感觉非常明显,个体价值的确实,真实的个体和工作的分离感,工作的不安定感。
大环境都是如此,我很感谢现在的环境。
发展一个健康的组织、健康的社区,对于工作中的人的幸福感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只能说打工人不易,努力提高思想认知,进入更高层次状态,提升知识水平才是走向生活和工作获得安定的道路。
目前能做的一些小事情:
1、打破层级桎梏,从自主管理,给他人自主管理的权力开始。自主管理意味着你可以从整体去思考组织的目标、工作内容,打破汇报、层级、审批等等界限,你有可能会做一些什么样的举措。
2、回归个人的完整性。还是倡导做真实的自己,倡导人性化的沟通。冰冷的面具戴久了,很难轻易的卸下来让别人去看见真实的自己。安全健康的组织环境其实是需要依靠所有人的努力,不要总是依靠环境,要想想你能为环境创造什么,你自己先行动起来。
3、你在哪个组织、哪个集体里感觉是安全的?回想自己的工作组织,前几年作为职场新人的时候,是努力吸取所有的知识,其实也是缺乏安全感的,现在条件稍微好一些,仍然缺乏安全感,但我想这确实和环境有关系,但也和你自身对自身的完整性的建设、自我建设、自我认知有关系,努力朝着一个健康的组织成员去努力吧。
4、最后,我想说的是,等有一天你的力量足够强大时,你如果有机会加入这样的组织或有能力自己创造这样的组织,那么就抓住这样的机会践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