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当下的力量实践手册》
作者:艾克哈特 托利
笔者将自己阅读过程中,碰到的感触最深的句子整合出来。
在「大体遵循作者思路」的基础上,笔者对一些句子重新进行了逻辑上的排列和整合,对于作者赘述的一些句子,进行了部分的删减。
与君共勉。
:)
第一章:本体与开悟
开悟
1.
重新觉知到本质,并保持这种觉知的体验就是「开悟」。
(开悟)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它是一种与不可衡量的、不可摧毁的事物相联系的状态。
2.
体验这种联系的最大障碍是「认同于你的思维」,它使人们进行强迫性的思考。
这种不能停止的思维活动使你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状态。
同时,它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不断投射出恐惧和苦难的阴影。
思维
1.
思维认同创造了一连串的概念、标签、意象、词语、判断和定义,阻碍了你所有真正的关系。
这些东西挡在你和你自己之间、你和其他人之间、你和自然之间、你和上帝之间。
就是这些思维「创造了一种孤立的幻象」,你与其他人完全分离的幻象。
因此,你忘却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在我们肉身表相看来是与众生分离的情形之下,你其实是与万物合一的。
2.
如果思维被正确利用的话,它将是一个超强的工具;但如果利用不当,它的危害则相当的大。
3.
你认为你就是你的思维、你的大脑,其实这只是种幻觉、这个工具已然控制了你。
观察者
1.
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那个思考者」。
在你观察这个思考者的时候,你不仅意识到了思维」,你还意识到了「你在观察这种思维」,这样一个新的意识层面就产生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意识就被激活了。
2.
然后你会开始意识到有很大的一片超越思想的智性,思想只是这片智性的一个小方面。
这是一种「自我存在的感觉」而不是思维,它超越了思维。
3.
经常倾听你大脑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
当你倾听那种声音的时候,不要去做任何评判或谴责,「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同样的声音又会从后门趁虚而入」。
思维空白
1.
当一种思维止息的时候,你会在自己的心智流中体验到一种思维的中断——「思维空白」。
(笔者的体验是,它是念头与念头之间的一段极小的空隙)
它是短暂的,或许只有几秒,但是渐渐地,它们会变得长久些。
2.
当这种空白出现时,你的内心会感觉到一种「静止和宁静」的状态。
那是一种和本体合二为一的自然状态(内在的联结)
在这种状态下,你会比思维认同状态下更为警惕、更为清醒,更为临在。
它同样会提升赋予你身体生命能量的振动频率。
「通常这种状态受到思维的蒙蔽而模糊」。
3.
随着你进一步深入这种「无念」的状态,你会认识到一种「纯意识」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你会如此喜悦地感受你的临在:所有的思维、情绪、身体以及整个外部世界,在与你的本体比较之下,都不那么重要了。
这不是一种自我的状态,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
这种临在实际就是你自己。
但不可思议的是,它比你伟大。
(笔者在一次偶然的冥想中,偶然经历了托利描述的体验。那是一种「似乎要入睡」但「非常警觉和有意识」的状态,杂念会产生,但是很快会消融,即使有强迫的思维要我去跟着那些杂念,但内在似乎有一股巨大的平静的能量让我心甘情愿地专注于它,我会很自觉地不理会杂念。)
(或者也可以从《心流》的角度去理解)
4.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从而在思维中创造那种空白,即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从思维活动中跳脱出来,并创造一种无思维的空白。
在这种空白中,你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却没有在思考。
这就是冥想的本质。
5.
所以迈向开悟之途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从对思维的认同中摆脱出来。
每次,当你在思维中创造空白时,你的意识就会变得更强。
小我
1. 随着你长大,在个人和文化环境的制约下,你脑海中勾勒出了自己的形象。
不妨把这个虚幻的自我称为「小我」。
「小我」这个词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在这里,我所指的是虚假的自我,它是我们无意识地认同于思维而产生的。
2.
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它才能存活。
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
小我尽力使过去发生的事情复活、不断地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它能继续存活,「并在未来或过去中寻找某种慰藉或满足」。
它会说:“某天,当这个、那个或其他事情发生时,我就会很好、很幸福,和很平和。”
当我们的大脑由小我掌控时,它是功能失调的。
3.
即使小我看似也在关切当下,但它看待当下的方式完全是错误的。
它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当下,或者它「把当下当作实现未来目的」的手段。
而这个目的,始终存在于思维所投射出来的未来。
(笔者的体验是,处在这样的状态去做事时,大脑就会一直告诉自己 「我一定要怎样怎样」,过分地强调目标,在一开始确实会有打鸡血的感觉,过一小段时间,就会有一种疲惫感在其中。)
超越思维
1.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维。
此时,你还是会运用你的思维,但「运用的方式更为集中、更高效」。
你以实际目的来运用思维,但你会从不自主的自我对话中解放出来,享有内在的宁静。
2.
当你需要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时,你会在思维和静止、思维和无念之间徘徊。(无念是:有意识但没有思维)
只有在这种方式下,你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因为只有此时,思维才有真正的力量。
当思维与意识失去联系(有思维但无意识)时,思维会迅速枯竭,变得病态和具有破坏性。
思维与情绪
1.
这里的「思维」,不仅仅指思考。
还包括你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
2.
情绪在思维和身体的相遇处产生。它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或者说,它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
你被你的思维、喜好、判断以及分析控制得越多,即你的观察者意识越少的话,你的情绪能量的负荷就会越强。
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它们,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
3.
如果你很难感受到你的情绪,请先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上,从里到外感受你的身体。
你也许还不能把无意识的思维活动变成有觉知的,并感受到它,但它总是会以一种情绪的方式在身体上反映出来,好让你能觉察到它。
4.
你可以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
你不再是你的情绪,而是一个观察者。
你应该习惯性地这样问自己:“此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请不要进行分析,观察就可以了,将注意力集中于内在,并且去感受情绪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