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位: 准 + 快
这个阶段要重视预估时间与实际完成时间。(按时完成的比例达到50%)
二.计时器的作用不是为了了解自己花费了多少时间,是通过使用计时器让我们更专注高效。那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那就是做这件事情之前脑子或app里要有一个明确花费的时间,当我们明确地知道,这件事儿就应该花这么长时间的时候,就不容易拖延了。
三.那预计时间不准怎么办?之前有提到过,先做一个判断题,判断一件事情是在25分钟以内还是25分钟以上,随着走到现在,我们现在要逐步去培养预估时间的能力了。当我们的行为变成习惯的时候,我们对其时间的把握应该是有谱的,因为我们通过计时就会发现这个习惯大概用多长时间,所以时间是可以被预估得很准确的。这样才能让每天过得既充实又井井有条。所以我们要把做的事情尽可能多地习惯化。虽然有突发事情,但更多的事情是我们每周或每天都要做的。(概括一句话就是,让一切习惯化)我们有时候预计不准确一件事情是因为没想或者想得不够。
四.三思而后行。
一是行动要比较短小。
我们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要安排很长时间,而应该短到以分钟为单位,这就需要通过切分达到阶段性的成果。(app最多计时为一个小时)。所以要提高效率,尽可能地要让我们每件事情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二是要对于眼下行动的结果要有明确的感知。
如果没有时间边界,我们会无限增加不必要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追求完美。(拿老师做PPT来说,写几个字,配个图,就是一张重点突出的PPT了,但也可以把这张PPT做成每个条目都是动画的形式,图片还可以像素变高,加图片效果,或者是手绘一张图片给大家看,但是这有必要吗?上面的PPT已经能完全讲清楚了,至于PPT的细枝末节不重要。用最短的时间达到让大家看的很清晰的一张PPT即可。但如果没想清楚这一点,就可能把时间花费在抠细节上)
三是列清楚步骤。
也就是要列出一件事情做的过程大概是什么样的。(反正做的过程中也要思考,不如把思考过程前置,从而让时间更高效。)
当我们把步骤列好了,结果也明确了,而且这个事情还很短小,我们对时间的预估自然就更准确了,比之前什么都不想盲目的做一件事情好太多了。通过三思,我们能让预计的时间更准确,同时让我们做事的时候压力更小,更专注和高效。
五.行动清单
回顾一下,我们现在已经有临时清单,习惯清单(老师的习惯清单上有55个),场景清单,待处理清单(随手记)
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一直在待处理清单上,长此以往,越积越多,我们就压根儿不愿意去看,不愿意去想了。这时候需要利用三思的方法找到待处理清单上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对于技能范围内的事,我们可能马上就知道怎么去做,但对有挑战性的事情,可能超出我们的技能边界,就需要切分下一步行动。)
这时候我们可以再加一张清单,就是行动清单,把想清楚了的事情挪到行动清单上。这两张清单的区别就是待处理清单是粗糙的原材料,行动清单是经过大脑加工之后的成品。行动清单上的事情更容易行动,待处理及男生的原材料就不容易执行。(因人而异,如果你的日常生活中习惯类的事情较多,那行动清单就不是很必要,如果临时随机的事情比较多,就推荐使用行动清单)
六.上面讲的是准,那如何更快呢?
需要用到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个是最近完成。
随手签按钮点开之后,会出现15个我们刚刚完成的任务,从里面可以找到我们刚刚被打断,没有完成的事,直接可以从最近完成的事情里再次开始计时。
第二个是快速待办。
(每天就像消消乐一样的感觉)可以把晨间清单设置在快速待办上,这样每一个清单中的内容都会出现在快速待办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打开快速待办,立刻开始计时,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第一天复制营的时候,老师说清单页面很重要,但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应该是越少进入到这个页面。
第三个是查询(相关待办)
当快速待办里面的事情很多的时候,我们在事项标题中随便输个文字,下面就会出现与这个文字相关的事情。(当我们知道自己想干的事情是什么,但是不想滑拉清单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个功能。)
——今天分享内容至此完毕——下面是提问环节的笔记。
1.要享受自律的过程。(自律不是自虐)
2.我们写论文或写作时候可能又需要看视频,又需要听音频,又需要查找资料,老师建议把为了写论文要做的事情再打碎成习惯。
3.我们经常被工作异化,失去自己的生活。(有时间没事儿干)因为工作中的事情被安排好了,所以我们要提前安排好要做的事情,不要空虚的时候无事可做,有些事情,比如上厕所,洗澡,吃饭可以不计时。
4.快速待办里的排列顺序取决于我们加入的清单的顺序。
5.如果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被打断了,我们也不必纠结时间的完美,那只是副产品,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才能在这个时间段内避免被打断。
6.当我们自律一段时间后,又回复到原来不自律的状态的时候,是很正常的,但是注意别让不良状态蔓延,快速恢复状态很重要。
7.快速代办不能直接添加事项,只能以清单为单位添加。
8.效率第一是无聊导致的,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导致的。不是事儿少时间多就会有高效率,还是要尽可能思考自己的生活应该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