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华杉讲透】:“君子以他的言语超过他的行为为耻。说大话,一是求名誉,二是求利益。求名誉,是为了让大家认为我是好人;求利益,是希望对方把某事交给我办,这样我可以获利。但是这样做,对自己害处很大。平时漂亮话说得太多,就把别人对你犯错的容忍度讲到了零,哪天你犯一个小错,别人就会连带着把你所有的话全否定了,你的话就没人信了。”
今天这句话让我明白,原来「漂亮话」的背后有两个利益诉求:①求名誉②求利益。我发现自己之前不懂「漂亮话」这个信号在传递什么信息。说漂亮话、做过度的承诺是能使人愉悦的,但同时也在降低别人对自己犯错的容忍度,因为阈值拉的太高了,无法兑现,极端的情况会使自己失去信任。
我突然理解了一条说话的准则是,说话前思考这句话是在增加信任,还是在降低信任。
『漂亮话』非常容易点燃情绪,是让人开心的话。与此对应的是“消极的话”,也就是不做过多的承诺跟保证。
华杉老师讲道「消极的智慧」:“战略上的消极是『不败兵法』,我们要立于不败,我们对客户的承诺是:我们绝不故意把客户弄死,这其实就是古希腊医生的始祖希波克拉底说的「不明知有害而为之」。在投资上,我们遵循巴菲特说的:不损失本金。在不损失本金的前提下,有时候赚得多、有时候赚的少,但年年都是赚的,这就是世界首富。这跟我刚才讲的:最快的进步是不退步是一样的。发展快慢无所谓,但是别退步。道德上的消极是:不作恶,这也是来自希波克拉底的。学术上的消极是康德写《纯粹理性批判》,他说我的工作不是为了让人们知道的更多,而是要让他们知道的更少,要缩减他们的认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工作是消极的,而这消极的工作正有其积极的意义,就是堵塞一切错误的源泉。大家想想,我们在品牌上、在营销上我们的错误都怎么犯的?都是因为学的太多了,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你学的东西主要都是引你犯错误的,所以你必须惟精惟一,把那个绝对不会犯错的那一点点,把握住,其他的都不能信,这就叫学术消极。”
今天在这里,我对消极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如果要遵循消极的智慧,就要一以贯之。通过华杉老师的讲解,我看到自身还有追求「积极」的部分。比如,在发展上会因为快慢而焦虑,其实从『消极智慧』的角度看,不退步就已经是最快的进步了,每天都有一点点长进已经发展得很快了。重点不在于发展的快慢,而是发展要建立在「不退步」之上。
结合昨天学到的“君子思不出其位”,我看见,通过说漂亮话获得做更多的事情的机会是在求利益,是「贪心」的反应。在有限的精力内,做更多事情,就必然做不好。与其争取更多的事情去做,不如踏实专注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想做更多其实是想发展得更快,这背后的动机是贪心在驱使,有很大风险,是违背消极智慧的选择。过去自己没有意识到,今天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