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0的评分,对于《人生海海》这本书而言,是否意味着它被高估了呢?
《人生海海》曾荣获了豆瓣2019年度图书中国文学(小说类)的第一名,还入选了《人民日报》2020新年书单,更是得到了罗翔、董卿、莫言等名人的高度评价。这些荣誉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不少的光环,也让人们对它充满了期待。
这本书真的有评论的那么好吗?下面就我个人阅读体验的角度出发,说说我对这本书的思考:
就文学书来说,我认为这本书表现出来的人物特点并没有特别鲜明。与我之前阅读过的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相比,比如钱锺书的《围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以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等,这本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显得有些欠缺。
在《人生海海》中,虽然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描述上校这个人物,也讲述了很多上校的事迹,但是通篇下来,对于上校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并没有太深刻的感受,我更多的感慨于命运无常。
或许这也是贴合作者的书名主题:人生海海。
除了上校之外,书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显得有点单薄,有种浅尝辄止的仓促感,在人物事例上深度和广度都没有过多的感受。
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就像是一个旁观者,听“我”的叙述,然后了解到有关上校和旁人这样一段经历,没有产生太多的共鸣。
关于书名《人生海海》,在内容体现上,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前面铺垫了很多上校的事迹,最后活到了近百岁,后面匆匆提及“我”和前妻的故事,说明她是认清生活后仍热爱生活的英雄,却早死,体现出人生海海这一主题。
然而,纵观整本书,它确实是出色的。
不得不承认,从上校主动想让“我”看他裤裆里面的字开始,我是哭着读完的。
个人理解上看,单单随着“我”的叙述中去理解“人生海海”,确实是有点片面,结尾得很仓促,内容上也很空洞。
但是,当我把自己从书中拉出来,整体去感受整个故事,越发觉得“人生海海”并不仅仅在结尾,它其实是一直在讲述这个主题。
上校,青年风流倜傥,中年锒铛入狱,老年智如孩童。他的一生起伏不定,帮了很多人、却被人所欺凌,救了很多人,却救不了自己。
“我”爷爷,一生讲了很多大道理,晚年生怕儿子是鸡奸犯,与上校有一腿,有损家庭颜面,告发上校,引得上校锒铛入狱,而“我”一家开始家道中落,爷爷自杀死去,母亲死去,二哥二嫂死去,大哥做了上门女婿,“我”漂洋过海,流落巴塞罗那街头。
老保长一生不离女人,早年赌博输掉家产,上校被红卫兵抓来游行市街,人人生怕拖累,躲避不及,唯独他挺身而出,为上校发声。
“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因瞎子的胡说八道,爷爷为了摆脱父亲是鸡奸犯的流言,告发上校,落得全家遭人恨的下场,“我”被父亲送出国,熬过几年苦逼日子,最后发了小财回国,一直记恨瞎子,诅咒他早死,后面开始放下,原谅了瞎子,并接济瞎子。
上校的妻子林芸,幼年父母双亡,与大哥一起生活,哥哥去当兵,死在抗日战争里。她为了给家人报仇也当了兵,可抗战打完,她还没毕业。后来在抗美援朝遇到上校,心生爱慕,还误以为是上校夺了她的第一次,硬要上校娶她。上校不愿意,宁可回家也不娶。后来她知道了真相,就一直照顾疯了的上校,想弥补自己的过错,最后为上校殉情而死。
还有瞎子、父亲、表哥等等,他们的人生命运各式各样,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是命运多舛。
作者麦家说:“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意思就是人生像大海一样起伏不定,经历了山川河流的起起落落,最终发现人生不过如此。
这本书让我明白:人生海海,复杂多变的人生如同大海,潮起潮落。每个浮起浮沉的命运,如同生活的每一次考验,就是让我们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好好活下去。
最后,关于本书,我认为豆瓣8.0,是值得的,当初掉过的眼泪,没有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