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是当年虎牢关前罗贯中描写吕布的话,可谓是意气风发。
大家都单论武力的话,吕布在三国时代几乎无人能敌,但是在争夺天下的道路上光有武力肯定是不够的。楚汉争霸时,项羽也是勇武过人,却是自刎于乌江。没想到几百年之后,刘邦的后人也最终将吕布送上断头台。在三国演义的虎牢关一战中正是刘备加入后才将吕布击败。而在白门楼之时,也是刘备最后的一句话才彻底把吕布送上绝路。
白门楼之事仿佛是吕布的一生缩影,不但揭示了吕布在争夺天下中的不足,也展现出了他的两个对手曹操和刘备水平之高超。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也充分施展笔墨,对这一段有精彩的暗斗。
吕布被压上白门楼之后第一句话就是“缚太急,乞缓之”。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吕布是借此试探曹操对自己的态度。由此看出吕布并不是政治上的白痴,还是有正常水平的,但对于曹操刘备来说却等同于白痴。曹操的一句“缚虎不得不急”让吕布产生了极度恐慌,也让他走出了“求刘备”这个昏招。
这时吕布见侯成、魏续、宋宪都站在旁边,说出了待诸将不薄,何故背叛的话。宋宪回答的却是“听妻妾言,不听将计,何谓不薄?”吕布说待诸将不薄,而宋宪回答也不是在待遇问题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吕布集团存在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集团的最终目标。吕布认为自己对大家的待遇还是不错的,该有的都没有少。宋宪的回答则是在说吕布没有和大家好好讨论现状,不顾解决问题,只顾着和自己的老婆玩乐。其实在被赶出长安以前吕布的人生目标还是相当明确的。无论是杀丁原还是叛董卓都是意图做一个将领,和董卓霍乱天下是为了做开国功臣,和王允匡扶汉室是为了做救国功臣,主旨便是“将”。出长安之后吕布还是期望做“将”,可当时最大的两股势力,袁绍袁术都不肯留他,导致吕布不知如何自处。即使是自立门户的时候,吕布也是很盲目,这也导致了吕布集团的盲目。势头盛的时候大家都一起得过且过,可到被围下邳生死攸关的时候,宋宪等人就坐不住了。“何谓不薄?”没有给大家一个前途,关键时刻是当然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后来曹操送陈宫走的时候,吕布犯下了人生最后一个错误,也是他不懂政治的体现。
首先我们要明白几个问题。第一曹操不知道吕布的危害吗?难道就没人提醒他了吗?这个问题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吧。荀彧能看出袁绍君臣的下场,还看不出吕布的危害,郭嘉能算出孙策的结局,还算不出吕布那点小心思。
可为什么他还要问刘备的意思?因为吕布求刘备的时候,不是两人黑灯瞎火的,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周围满是曹操的士兵。可能吕布这一问曹操当时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如此,曹操才回顾刘备问他如何处置吕布。这时我们站在刘备的角度来看看他该怎么办。刘备这时候是兵败去投曹操,甚至算是曹操半个手下了。同时,他也清楚的明白留下吕布对于曹操的危害,但如果刘备说留,那就是要故意害曹操,就算曹操当时糊涂了,后来肯定有人提醒他。结合刘备去许昌之后一直种田,现在他又敢跳出来给曹操下套吗?身为曹操半个手下却说出害曹操的话,这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二心了。因此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也有诗‘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让我们反思,刘备既然知道吕布的危害,为什么不让曹操留下。
吕布确实是死到临头乱投医,选择性地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杀丁原董卓的;选择性地忘记了自己不理事导致被围下邳;选择性地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偷徐州的。可以说是天理循环,吕布曾经的所作所为,为他白门楼之死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