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年,苏轼因为反对变法,被新党罗织罪名下狱,后经多方营救方幸免于难,但遭发配黄州,即今日的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他名为团练副使,实则形同戴罪之身,更为要命的是其并无俸禄。在给弟子的信中,苏轼写道:“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
然而,仅是节流并不能维持家用,所以苏轼必须想方设法去开源。在好友的帮衬下,他租了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躬耕生活,也由此得了名号“苏东坡”。天性乐观的苏东坡自言其“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或到张家串门,或去王家喝酒,俨然一位当地的农民伯伯,而除此之外苏轼还开始研究美食。
苏东坡发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他“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一锅色泽红亮、肥而不腻、香喷喷的东坡肉新鲜出炉了,而水里游的也成了他的盘中餐,其在《煮鱼法》中有“东坡鱼”的详细教学:“在黄州,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或鲤鱼治斫,冷水下。入盐于堂法,以菘菜笔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掩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桔皮片,乃食。”
吃货苏东坡定然不会忘了自己的老本行,在黄州的4年时间里,他井喷式创作出753篇诗词文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等,其中既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慨叹,也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这些作品都成了千古名文,就连他随手写的《黄州寒食诗帖》也被誉为了“天下第三行书”,现作为国宝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百变的苏轼为黄州贡献了无数的文学佳作以及众多传奇故事,将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城推陈为历代文人墨客朝拜的圣地,而黄冈更是把苏东坡奉为城神,处处留有他的踪迹。像占地5000余亩的“遗爱湖公园”就是一例,其名源自苏轼的《遗爱亭记》,里面湖光潋滟,港汊纵横,岸线曲折,令人流连忘返,而园内的“苏东坡纪念馆”更是一处不容错过的游览景点。
纪念馆分序厅、跌宕生涯、黄州岁月、风仪百代四部分,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苏轼驻留黄州期间的逸闻趣事,览之如沐春风、似啜甘饴。而当看到苏东坡对“遗爱”一词的解读时,人们的眼前为之一亮,其言:“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苏轼留给后世的不正是历久弥新的思慕之情吗?一个慷慨激扬的大文豪,一个竹杖芒鞋的落魄书生,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博主,苏东坡不停地在人们头脑中变幻着身形,而不变的是其“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文人风骨。
20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