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愿每个人都能被善意的对待。”今天是世界善良日,一个被赋予温暖且充满善意的日子。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得到一份善意的对待仿佛有些触不可及。
前些日子,韩国f(x)女团成员崔雪莉因抑郁症自杀。在雪莉去世后,关于“网络暴力”的话题再一次被大家热议。
从前乔任梁去世,大家骂陈乔恩,骂徐璐。
现在崔雪莉去世,大家骂宋茜,骂热扎依。
人们总喜欢站在事不关己的角度,对于千姿百态的社会评头论足,面对他人的美愤慨不平,面对他人的真捕风捉影,面对他人的善又表现出欲壑难填……相较于层次分明的现实世界,互联网更像是一个“无差别”的平行世界。我们带着彼此陌生的面具,在网络上肆意发表自己的言论,像一场假借正义之名的私刑,将被害者折磨的体无完肤。
网络暴力不只发生在明星艺人身上,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像一场没有鲜血却永无止境的屠杀。成千上万人每人一句诋毁所造成的伤害,像一把无形的利刃刺在被害者的心里。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可以拯救某个人,但同时,也可能会夺走别人的生命。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被网络暴力伤害伤害或不经意间伤害别人的可能,只有了解网络暴力的形成与本质才能有效的规避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一、是什么催生了网络暴力?
1、匿名性心理催生网络暴力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写道,“群体的行为往往有破坏性倾向,暴力倾向,这来源于一旦陷于群体中,人们就会陡生出很多安全感,敢于去做平时不敢做的事情,显露邪恶的本能……”如今,网络的匿名环境为“极端情绪”的释放提供了便捷出口,让理直气壮地发泄自己私愤的行为可以巧借外衣而显得合法化,让接二连三的“群体无意识”一再演变为网络暴力这样的“平庸之恶”。
2、从众心理促使网络暴力的发展
沉默的螺旋证明,当你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意见时,为了避免陷入孤立的状态,往往会选择沉默。而网络空间的舆论恰恰存在一种“前十效应”,即对网络上出现的某些新闻或社会现象,前十位网友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续上百位上千位甚至更多网友的态度和评论。当一致观点越多时,突破自己的内心、勇于发表新观点的难度也就越大。
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网络舆论?
1、不随意发表言论,谨言慎行
面对网络舆论,在没有经过思考和辩证之前,不要轻易进行传播,有些舆论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目的,凭借一次转发就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而且虚假信息的传播还可能触犯法律。
另外,在不明确事情真正情况之前也不要在网络上轻易表态,不经过思考就对一些人进行无理由的批判,这样不仅害人不浅,而且也会伤害到自己。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流言止于智者,确定一些舆论的真假不仅需要知识的储备,还需要对于社会学、心理学有一定的认知。逻辑思维是辩证真正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任何舆论的产生都是要合乎情理的,你可以换位站在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来推导事件的发展,发现其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就有了辨别舆论真假的依凭。
3、冷静发言,真诚表态
关于自己的舆论,如果你处于舆论的中心,无论是支持你的人还是反对你的人,你都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冷静的发言和真诚的表态可以将你拖出舆论的泥潭。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乏泛滥的善良,缺的是理性和克制。在网络世界里,伸张正义须理智,毕竟“人言可畏”,愿每个善良悲悯的人都能更加严谨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武器”,终有一天能让人言变得“可敬”。最后,愿大家都会被温柔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