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强迫孩子说“对不起",不如引导孩子思考必须道歉的原因。
曾见过这样的场景:孩子受到妈妈的批评,哭泣着反复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而妈妈对哭泣的孩子大声斥责“给我认真地说'对不起’”。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虽然要教会孩子在犯错后主动道歉,但如果强迫孩子说“对不起”,孩子就会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说了“对不起”,这件事就过去了。
只有孩子在认真反省过自己的过错之后说出来的“对不起”才有意义。如果孩子只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原谅,或只是为了逃避父母的斥责,这样说出的“对不起”毫无意义。
自己的孩子伤到了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带着孩子去给受伤的孩子道歉时也是一样的道理。向受伤的孩子道歉原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如果父母觉得道过歉后这件事就“翻篇了”,那之前对孩子的批评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孩子向对方道歉后,父母要详细询问对方是如何受伤的,并且告诉孩子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应该伤害他人。
总面言之,父母批评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这样孩子才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认真思考什么不该做,当时应该怎么做, 下次出现类似的情况时才不至于再一次犯相同的错误。
相反的,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地让孩子思考为什么要道歉、 孩子就会屡次犯同一个错误。 如此一来,无论父母如何批评也无济于事。
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对方的态度和言行有所改变,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但是如果批评最终换来的是对方的抵触,那么批评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所以,父母应当学会正确的批评孩子。
想让孩子主动的采取行动,父母就要避免用命令的口吻与孩子沟通。我们应该询问孩子,你觉得怎么做比较好,从而引导孩子自己进行判断。
用我讯息的沟通方式,把最终决定权交给孩子。孩子提出建议可达到和批评是一样的目的,而且,这样的孩子意识到问题所在。最终决定权交给孩子的方式。 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被称为我讯息,这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