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无关
苏霍姆林斯基系列的最后一本《给校长的建议》,看题目,于我而言,好像是业务范围之外的内容,3月5日开始阅读时,我总会有意的将封面藏起来,但既是系列中的一本,用什么样的理由来拒绝呢?随着阅读的持续,发现,学习实在实现从自卑到爱的完整经历,看似不可以的、或许......
《给校长的建议》书中涉及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内容,苏霍姆林斯基用8次谈话为题,围绕谈话主题进行细致梳理。
第一次谈话:教师创造性工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享领导教学,就必须理解和清楚它的一切细枝末节。)
1.关键性问题——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
只有日渐深入地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枝末节进行钻研。只有不断地开拓为学生塑造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您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之师”。
2.集体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个人创造。
教育思想,形象化一点说,就好比是能让教育技巧得以在其中展翅翱翔的空气。只有当你渴望提升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工作成果时,只有当你为了没有成果的努力而冥思苦想、坐立不安时,你的脑海中才能出现点燃创造性思想火花的问题来。
3.完善的智力活动是思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没有充分理解规则,而只是去死记硬背,这样只能获得浅薄的表面知识,而表面知识是很难被长久记住的。这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没有弄懂的知识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抽象理论概括的事实范围越广,要想对它进行识记并保持长久记忆,就越需要学生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事实。
4.当教师讲解新内容时,学生脑子里在想什么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当一边思考他正在讲解的理论材料,一边观察学生的智力活动情况,也就是说要审视、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意志力,以及它们对待智力活动和教师的态度。
如果教师能在一边思考要讲的内容,一边又顾及学生,如果教师能随时调整原定的授课计划,并且能保证这种调整是合乎情理的,那么就可以认定,教师能掌控好这个班级。
第二次谈话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面远比教学大纲的范围宽广时,他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成为大师、艺术家和诗人。)
备注:在这一次谈话中,我看到了火热的词——单元教学法P32
学校中最主要的教育现象之一,就是学习和劳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性。
1.学习与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性。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焦虑、不安和痛苦的种种情感,那么他就不可能产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念头。
2.教师集体团结成一支统一的教育力量
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精神生活中达成一致,是他们在理想、愿望、兴趣、思想和感受等方面达成一致。传授道德认知、理想信念,教授如何为人处世,确立道德审美原则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精神层面达成一致。
3.自我教育
这里指的不是个人的自我教育,而是指集体精神生活中一个极其微妙的领域:学生在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自我教育能培养出意志力坚定的人。
4.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就要去了解他们的强项和弱点,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受,去小心谨慎地触碰孩子们的心灵。了解学生——这是教育学理论和实践最主要的连接点,是学校集体进行教育领导的各种线索的交叉点。对儿童的个性进行科学研究,这是对学校和教师集体进行科学领导的重要条件之一。
5.教师的教育素养
教师对于所教授的基础学科中最复杂的问题要了解清楚,对于这门学科的学术思想中最前沿的问题要有所了解。
真正的教学大师所掌握的知识,比学校里需要教的内容要多得多,所以他并不会把要讲的新材料抄进教案里。他越是自如地掌握教材内容,讲课时的感情色彩就越鲜明,学生课后需要看教科书的时间就越少。知道,并不意味着相信。
教师深刻掌握教材内容,这是教育素养的基础之一。教师的教育素养中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研究儿童的丰富多样的方法。
第三次谈话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师需要用毕生的时间来准备)
1.教师的自由支配时间及其一般素养的提高
要想在学生面前点燃一束知识的火花,教师先得吸收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离开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教师的集体创造性工作中的研究因素
任何一位教师,只要他善于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他就可以成为能干的、有经验的教育者。
只有分析清楚事实的本质,才能厘清以下三方面的相互关系:第一,生活所赋予的(即儿童在入学前本身已经具备的客观特性和特征);第二,教师所作的事情;第三,将要达成的目标。
3.思想小屋
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的核心。对理想的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如果缺失了自我教育,就无法想象能拥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4.阅读与创作
第四次谈话问题学生(积极乐观的世界观,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这些是照亮问题儿童前进道路的明亮火光。)
真正的教育大师具备高超的情感修养和教育感知能力。真正的善良,就是真诚。一名好教师,很少对学生说禁止之类的话,他总是表扬和鼓励学生。就教育的本质来说,学生正是教师的首席助手,自我教育,就其字面意思而言,才是教育的核心和中枢所在。
1.问题学生是什么样的
不妨将教师对问题儿童的信念和希望,比作是医生对重病患者那种信念和希望。
最精细的教育技巧,就是要增强儿童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并且要耐心等待儿童在智力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取得微小进步的时刻。
2.他们为什么变成了问题学生
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要让儿童注意到事物之间最细微的差别、最细小的变化,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最积极、最紧张的学习,是当儿童看到某些新奇的、不理解的东西而产生震惊感的时候,才会产生的。
了解儿童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了解儿童的记忆是如何发展和巩固的,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儿童智力发展的偏差。
3.对于问题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遇到经验丰富、懂得儿童的教师
100节思维训练课之后,可能仍然毫无成效,而有可能在第101节课上,您就能从学生的眼睛中发现到第一束求知的火花。
第五次谈话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教育的真正要义,是让孩子心中的冰块逐渐消融,让孩子的心发光发热。)
1.怎样才能在每个人心中确立起神圣的、坚定的原则
严格履行义务能使人变得更加高尚
2.教育工作大纲是否需要
教育大纲应当为教师提供一个总体的概念,让教师们知道如何使意识、信念、情感和意志达到统一。贯彻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前瞻性原则。培养人的最主要力量应该是人本身。
3.是数学的时代,还是人的时代
生活本身还提出了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道德与知识、精神文明与文化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4.道德与知识、精神文明与文化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让知识永远走进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并内化成他们的情感和志向。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教材时,就努力让学生深入各种事实、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5.课堂教学是师生精神生活互动的重要领域
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有经验的教师不只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还关注学生的观点、兴趣、志向、信念和疑惑。
真正的教育者,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会向学生表明自己对待知识的态度,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出他们惩恶扬善的情感。
6.教师是学生志同道合的朋友
学校教育的一个弊端就在于,教师总是发出太多的命令、指令和要求。如果一名学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听到的总是来自教师的命令,那么他的思想就会收到束缚,可孩子们是多么不愿意收到束缚。(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学生的动机不纯)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
7.尽量鼓励学生多参加积极的活动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让受教育者将身边的事物都“拟人化”,让他通过对待周围的事物,来学习如何正确地、有人情味地对待他人。
8.道德真理(准则、规则和原则)应当在事物、现象和关系之中得到体现
营造道德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可关心的人,想要保护的人,愿意为之操心的人,愿意付出一片真心的人。
9.只有创造出教育的环境,并且不断充实,才能让教育方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这里谈及的“环境”,就是应当让每一位学生随时随地都要为他人、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利益从事积极的活动,而缺失了这一点,集体将要失去活力。
10.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高年级同学与低年级同学、同龄同学这三中关系之间的细微性、人道性。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要始终善于去发现学生的善良之处和人性之美。
11.激发出年轻心灵中变得更好的愿望。
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这样意愿。
真正的教育,既要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坚决斩除学生心里一切不良的念头。
12.消除某些家庭对儿童教育产生的不良影响
13.学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不喜欢被当作受教育者
14.思想、情感和内心体验等各种精神财富
第六次谈话如何知道学生的智力活动(在对学生智力活动的指导中,校长和教导主任的首要功能就是听课、观察课堂和分析课堂)
教育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它真正的科学基础,并不是说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而是要善于对事先计划好的随时进行必要的修正。
1.知识的关键点
要为学生打开那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关键知识节点,因为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功能性联系等,都交织在这些“关键点”上,正是这些地方可能产生问题,而问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怎么样才能引导学生去进行这些思考呢?有一点应当是明确的,课堂上什么内容应当彻底讲解清楚,什么内容应当有所保留,保留的部分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智力活动的一条规则是,只有新知识与旧知识牢牢衔接好,学生才能牢固掌握好新知识。
2.在学校里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和技巧
阅读能力、书写能力、逻辑分析发现联系的能力(教材P171)
第七次谈话对听课和分析课堂的几点建议(课堂,这是反映教师基本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一面镜子,从中映射出教师的智力财富、视野范围和博学程度。)
课堂质量如何,不仅制约这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深度,还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树立起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共产主义信念,是否能够热爱知识和科学,是否能够尊重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
1.听谁的课,何时去听,听多少课
教龄的长短不一定决定了经验的丰富程度。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要多去听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才能从他们个人创造中吸收有价值的部分,并分享给所有教师同仁。
2.听课和分析课程的目的何在
听课和分析课程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在研究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表现和发掘自己的精神财富、视野和兴趣的。
3.教师如何理解课程目标,如何达成课程目标
在听课和分析课程中,要特别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教师是否设立了以下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进行独立的智力活动。
4.为何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
在分析课程的时候,要注意分析教学过程,注意检查知识和打分的时候,学生的知识是否得到了发展和巩固。有很多途径可以让学生的智力活动积极起来,善于思考的教师能有很大的空间发挥创造力。
5.学生学会学习了吗?
智力发展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获得关于大自然、社会和人们精神生活的知识;(2)在教师的指导下,具备独立获得这些知识的能力。
6.学生学习新课时的智力活动
思维始于惊奇。一定要专门留出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深入思考,有机会聚精会神。
7.如何发展和巩固学生的知识
如果不单独花时间复习,就发展和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教师一旦掌握了这项能力,那是十分有益的。
8.所有学生都牢固掌握知识,是评价课堂的主要指标
让学生逐渐掌握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探索能力,教师们做了哪些努力
9.应该怎么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应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知识,完善学习技能,为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做准备。还应该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大自然和社会现象,发展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多方面的智力需求。
10.在分析课程的环节中做好总结
将逐渐发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规律进行理解,反映在教育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方式上,反映在全体教师的教育信念中,又在优秀教师的经验中得以发展,不断完善和提高着年轻教师的教育技巧。
第八次谈话学年总结工作(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努力去表现自己,表现出自己的优点。从自己身上发现闪光点,这是人的高尚志向,善于发展这种志向是多么重要啊!)
1.学年总结工作为何是必要的?
真正的教育大师是怎么样为自己的学科创造智力环境的?
2.总结工作的本质和技巧
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是从观察到一个不起眼的事实开始的。智力发展、大脑思维过程,与日常的阅读、智力训练等,有着及其微妙的依存关系。
教育过程中蕴含的技巧就在于,要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反映在他们的作业形式中,这样的话,教师就能依据学生的外在表现,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判断他们遇到的困难。
3.智力活动应当是我们分析的中心
上课,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学生,教育工作是鲜活生动的,是需要进行创造性的修正和调整的。
教师要善于修正教案,甚至于完全改变教案。这并不是说不尊重教案,恰恰相反,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尊重。只有对教育过程中的事实和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充分研究、精确预测,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大师,才能随时随刻改变既定计划。
4.分析教育工作
劳动教育并不是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附属品,而是学生世界观、创造性智慧和道德信念的源泉所在。劳动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认知自我和自我教育的领域。优秀教师不仅善于运用语言传播思想和知识,还善于运用语言深入探索学生的心灵,这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教育。
一天,分三个时段,做完以上摘录,用文字记录下看似无关中的密切相关。